又寄公仪四首

千里行行近帝都,拍堤新浪喜衔舻。

天涯芳草春过尽,楼北浮云客望孤。

醉倚东风轻万事,梦留沧海阻归图。

为怜何逊多才思,还信休文带灭无。

作者简介(王珪)

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

又寄公仪四首

诗词:《又寄公仪四首》

朝代:宋代

作者:王珪

千里行行近帝都,

拍堤新浪喜衔舻。

天涯芳草春过尽,

楼北浮云客望孤。

醉倚东风轻万事,

梦留沧海阻归图。

为怜何逊多才思,

还信休文带灭无。

【中文译文】

千里的旅途越行越近帝都,

船只拍打着河堤上的新浪,喜悦地载着舟船行驶。

天涯尽头的芳草已经迎来了春天,

楼北方的浮云中,孤身客人期待着归乡。

酒醉之时依靠着东风,轻松对待万般世事,

却在梦中留恋着无边的沧海,阻挡了回乡的图谋。

对于才思横溢的何逊而言,我为他感到惋惜,

他的文采却无人赏识,被遗忘在灭世的荒凉中。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以旅途为背景,描绘了一个远行者的心境和感受。作者王珪通过对景物和情感的描绘,展现了旅途中的孤独、喜悦、思乡和对才华的思考。

首先,诗人描述了旅途的近程,千里行行近帝都,行至近程的喜悦让船上的人们兴高采烈。这种喜悦通过拍堤新浪喜衔舻的形象得以生动表达。

其次,诗人在描绘天涯芳草春过尽时,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和思乡之情,芳草已逢春尽,孤身客人在楼北的浮云中望着远方,表达了对家园的思念和渴望。

接着,诗人以醉倚东风来形容旅途中的悠闲和对世事的淡然态度。然而,梦中留恋沧海,阻碍了回乡的图谋,表达了旅途中的无奈与困扰。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才华被埋没的遗憾。他为何逊的才思之美感到怜惜,认为他的文采无人赏识,被遗忘在灭世的荒凉中。这种遗憾和思考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对自身才华的思考和对时代局限的感慨。

整首诗情感丰富,通过对旅途中的景物描写和内心感受的交织,展现了旅途中的喜悦、孤独、思乡、对世事的淡然以及对才华的思考等多重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在旅途中的心境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又寄公仪四首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万事东风才思沧海帝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