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狗峡

江纹圆复破,树色昏还明。

连滩竹节稠,汹怒奔夷陵。

石矶铁色顽,相望如奸朋。

踞岸意不佳,当流势尤狞。

山回水若尽,但见青竛竮。

惨惨疑鬼寰,幽幽无人声。

颠沛安危机,艰难古今情。

俯窥得目眩,却立恐神惊。

白云冒岩扉,下维玉虚庭。

神仙坐阅世,应笑行人行。

作者简介(范成大)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白狗峡

诗词:《白狗峡》

江纹圆复破,

树色昏还明。

连滩竹节稠,

汹怒奔夷陵。

石矶铁色顽,

相望如奸朋。

踞岸意不佳,

当流势尤狞。

山回水若尽,

但见青竛竮。

惨惨疑鬼寰,

幽幽无人声。

颠沛安危机,

艰难古今情。

俯窥得目眩,

却立恐神惊。

白云冒岩扉,

下维玉虚庭。

神仙坐阅世,

应笑行人行。

中文译文:

江水波纹弯曲破碎,

树木的颜色昏暗又明亮。

河滩上竹节茂密,

汹涌怒吼向奇陵奔去。

石矶坚硬如铁,

遥望之间像奸诈的朋友。

岸边的形势不佳,

急流的势头尤为凶猛。

山势回转,水势似乎枯竭,

只见青山倒映其中。

阴森恐怖仿佛鬼域,

幽寂无人声。

颠沛流离中的安危机遇,

艰难困苦贯穿古今情境。

俯视下去令眼花缭乱,

却站立不稳恐怕惊魂。

白云从山岩间冒出,

下方是玉虚庭院。

神仙们坐在那里观世界,

应当嘲笑行人的行径。

诗意和赏析:

《白狗峡》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自然景色描绘出一幅苍凉而壮丽的山水画面,同时融入了一些哲理和思考。

诗中通过描绘江水的波纹、树木的颜色和河滩上茂密的竹节,生动地表现了大自然的景象。作者运用了形容词和动词的对比,营造出明亮与昏暗、奔流与静止的对比,突出了自然界的变幻和多样性。

诗中的石矶和奸朋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作者认为有些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友好,但内心却可能存有不良的动机。这种奸诈之情与自然景色的对比,增强了诗词的意境和对比效果。

诗中的山水景观逐渐转化为一种幽寂和诡谲的氛围。作者运用了惨惨疑鬼寰、幽幽无人声等形容词来描绘,给人一种恐怖和神秘的感受。

最后几句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界的观察。诗人认为人生充满了颠沛流离的安危,艰难的处境在古今中都是存在的。俯视世界会让人眩晕,站立在这个世界上也可能会感到恐惧。而神仙们则坐在云端之上,超然物外,对人世间的纷扰保持着一种嘲笑和轻蔑的态度。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同时,诗人也在表达对人生境遇和世界的观察,暗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力,以及对超越尘世的神仙境界的向往和嘲讽。

该诗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展示了范成大独特的艺术表达和对人生哲理的思索。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感悟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白狗峡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相望树色不佳铁色复破汹怒岸意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