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王尊师

天台南洞一灵仙,骨耸冰棱貌莹然。

曾对浦云长昧齿,重来华表不知年。

溪桥晚下玄龟出,草露朝行白鹿眠。

犹忆夜深华盖上,更无人处话丹田。

作者简介(张祜)

张祜

张祜 字承吉,邢台清河人,唐代著名诗人。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寄王尊师

《寄王尊师》是一首唐代诗词,作者是张祜。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台南洞一灵仙,

骨耸冰棱貌莹然。

曾对浦云长昧齿,

重来华表不知年。

溪桥晚下玄龟出,

草露朝行白鹿眠。

犹忆夜深华盖上,

更无人处话丹田。

诗意:

这首诗词寄托了作者张祜对王尊师的敬意和怀念之情。王尊师是一位灵仙,居住在天台南洞,他的身材高耸挺拔,宛如冰棱一般清晰明亮。张祜曾经与王尊师相会在浦云之间,对他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但现在再次来到王尊师的居所,却不知道他已经多大年纪了。在晚上的溪桥下,神秘的玄龟出现,白鹿也安静地躺在草地上。张祜依然回忆着在华盖下的夜晚,那时他们独自谈论修炼内丹的事情,如今再也找不到与之交谈的人了。

赏析:

《寄王尊师》通过描写王尊师的形象和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王尊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诗中使用了富有想象力的描写手法,将王尊师比喻为冰棱般清晰明亮的存在,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诗中还通过描绘溪桥、玄龟和白鹿等景物,营造出一种宁静神秘的氛围,增强了诗词的意境。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王尊师的怀念之情,以及他寂寞无人可谈心的心境,给人一种深深的思索与凄凉之感。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展现了唐代诗人豪放的风采和深邃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不知重来华表白鹿丹田华盖莹然玄龟骨耸冰棱貌忆夜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