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曲

鸣鸠初拂羽,桑叶破新萌。

采采不盈菊,攀多力未生。

春服浥朝露,晓日映妆明。

语学流莺巧,身同飞燕轻。

使君劳借问,夫婿自专城。

作者简介(曹勋)

曹勋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采桑曲

《采桑曲》是宋代曹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采桑女子的情景,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她的优美形象和勤劳的精神。

诗词的中文译文:

鸣鸠初拂羽,

桑叶破新萌。

采采不盈菊,

攀多力未生。

春服浥朝露,

晓日映妆明。

语学流莺巧,

身同飞燕轻。

使君劳借问,

夫婿自专城。

诗意和赏析:

《采桑曲》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一个采桑女子的形象和她的劳作。诗中的第一句“鸣鸠初拂羽”,生动地描绘了清晨的景象,鸣鸠婉转的鸣叫声和羽毛的轻拂声为整个诗词营造了安静和宁静的氛围。接着,诗人描写了桑叶刚破土而出的新芽,用以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采桑女子的视角展示了她的勤劳和努力。女子采摘桑叶时,虽然辛苦,但收获并不多,她的努力还未得到完全的回报。她穿着春衣,被清晨的露水打湿,太阳的光辉映照下,她的容颜明亮动人。女子与鸟语相互呼应,她的语言婉转巧妙,就像流莺一样。她的身姿轻盈,仿佛与飞燕相似。

最后两句诗,使君询问女子的辛劳,而女子的丈夫却专心于城市的事务。这里表达了女子的劳作和辛苦常常被人们忽视,而女子的丈夫却没有关注到她的辛勤付出。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采桑女子的形象和她的劳作。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女子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女性劳动的关注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采桑曲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朝露借问采采桑叶夫婿飞燕未生多力破新萌盈菊语学使君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