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知合相宜堂

竹不解俗语,颇识天语香。

经年北窗梦,十倍西湖凉。

隐几湖上人,恰恰修竹长。

有时共竹语,风雨撼一床。

屋间恐飞去,著绣围上方。

念君爱臣心,如爱竹在傍。

亦如夜深月,照我冰雪肠。

闲官固自好,要地庸何伤。

约束万卷书,提携双锦囊。

日边有新宅,不种一亩桑。

朝回碧幢底,真上相宜堂。

曾知合相宜堂

《曾知合相宜堂》是宋代释宝昙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宜人的景象,充满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曾知合相宜堂,

曾经明白这座相宜堂是多么合适,

朝代:宋代,作者:释宝昙。

竹不解俗语,

竹子不懂凡俗的语言,

颇识天语香。

却懂得天地间的语言和香气。

经年北窗梦,

经过多年,北窗中的梦境,

十倍西湖凉。

更胜西湖的凉爽宜人。

隐几湖上人,

隐居在湖边小屋的人,

恰恰修竹长。

正好修剪着竹子的生长。

有时共竹语,

有时与竹子共同交流,

风雨撼一床。

风雨摇晃着竹床。

屋间恐飞去,

担心竹子会飞走,

著绣围上方。

给围墙绣上花纹。

念君爱臣心,

思念君主对臣子的爱护之心,

如爱竹在傍。

就像爱护身旁的竹子一样。

亦如夜深月,

也像深夜中的明月,

照我冰雪肠。

照亮我内心的冰雪。

闲官固自好,

闲暇的官员自然喜爱这样的生活,

要地庸何伤。

要地庸俗又有何伤害。

约束万卷书,

只约束住万卷书籍,

提携双锦囊。

随身携带着双层锦囊。

日边有新宅,

在太阳的边际有座新宅,

不种一亩桑。

却没有种植一亩桑树。

朝回碧幢底,

早晨回到碧瓦幢顶下,

真上相宜堂。

真正进入了相宜堂。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竹子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描绘竹子不解俗语、懂得天地语言和香气,以及与竹子共同对话的情景,凸显了作者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和亲切感。诗词中的景象和意象,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恬静的氛围,营造出一种追求内心宁静与心灵舒畅的境界。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和描绘,作者传递了对自由自在、清净宜人的生活方式的向往,以及对真挚友谊和深情爱情的渴望。

这首诗词的写作风格简洁明快,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的情感和思索。通过对竹子、窗户、梦境等元素的运用,作者以简约的语言勾勒出一个诗意深长的场景,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人文的独特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曾知合相宜堂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风雨经年修竹俗语竹语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