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鹧鸪

江南残腊欲归时。

有梅红亚雪中枝。

一夜前村、间破瑶英拆,端的千花冷未知。

丹青改样匀朱粉,雕梁欲画犹疑。

何妨与向冬深,密种秦人路,夹仙溪。

不待夭桃客自迷。

作者简介(晏殊)

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瑞鹧鸪

《瑞鹧鸪》是宋代文学家晏殊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瑞鹧鸪》

江南残腊欲归时,

有梅红亚雪中枝。

一夜前村、间破瑶英拆,

端的千花冷未知。

丹青改样匀朱粉,

雕梁欲画犹疑。

何妨与向冬深,

密种秦人路,夹仙溪。

不待夭桃客自迷。

诗词的中文译文:

江南残腊即将归去,

梅花鲜红如雪中枝。

一夜间,村前的瑶台花瓣破碎,

真正的千花冷漠未知。

丹青画笔调整,匀抹朱粉,

雕梁上的画作仍有疑虑。

何妨与深冬为伴,

在秦人的小径上,夹着仙溪。

不等待那脆弱的桃花客自迷失。

诗意和赏析:

《瑞鹧鸪》以江南残腊时节为背景,描述了梅花初绽的景象。晏殊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花的美丽,将其形容为红如雪中枝的景象。诗中提到一夜间,村前的瑶台花瓣破碎,表达了梅花的娇嫩和脆弱。

接下来的两句诗中,晏殊通过丹青改样、雕梁欲画的描写,将梅花的美景与绘画相联系,表现出他对于梅花美的追求和表达。诗的结尾,晏殊提到与冬天为伴,密种秦人路,夹着仙溪,意味着他希望将这美景保存下来,与深冬相伴,并将其承载于文学艺术中。最后一句"不待夭桃客自迷"则传达了晏殊对于独立追求的态度,不依赖他人的认可和欣赏。

整首诗以梅花为主题,通过对梅花的描绘,传达了梅花在严寒季节中的坚韧和美丽,以及晏殊对于美的追求和自我独立的态度。这首诗词展现了晏殊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自然美的欣赏,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自我追求和独立精神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丹青犹疑中枝人路破瑶改样梁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