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

野寺看红叶,县城闻捣衣。

自怜痴病苦,犹共赏心违。

高阁正临夜,前山应落晖。

离情在烟鸟,遥入故关飞。

作者简介(韩偓)

韩偓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野寺

《野寺》是唐代诗人韩偓的作品。以下是对诗词的分析和赏析:

中文译文:

野寺看红叶,

县城闻捣衣。

自怜痴病苦,

犹共赏心违。

高阁正临夜,

前山应落晖。

离情在烟鸟,

遥入故关飞。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野寺看红叶和县城中传来的捣衣声音,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离情。诗人自怜病愁交加,但又不愿将病情泄露于人,同样,诗人内心的离情也与他眼中的景色相背离。诗人比喻自己像高阁临夜和山前的夕阳一样,与离别之情相辅相成。最后,诗人将离情比喻为烟中飞翔的鸟,遥望着远离的故乡。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孤独和离别之情。诗人通过对野寺和县城中的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思乡之情。诗中运用了“高阁正临夜”和“前山应落晖”这样的意象,增强了离别之情的深刻感受。最后,诗人将自己的离情比作烟中飞翔的鸟,以突出他内心的追思和遥望。

整首诗意境幽深,语言简练,节奏流畅自然。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诗人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离别之情,引发了读者对离情的思考和共鸣。这首诗词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之情,在寂寥的野寺中强调了距离和离别所带来的痛苦。整首诗写出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红叶自怜高阁离情捣衣县城共赏心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