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

苍茫临故关,迢递照秋山。

万里平芜静,孤城落叶闲。

露浓栖雁起,天远戍兵还。

复映征西府,光深组练间。

作者简介(杨巨源)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关山月

《关山月》是唐代杨巨源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苍茫的天空临近故关,

迢递的月光照耀秋山。

万里平原静谧无声,

孤城中的落叶无忧闲。

浓露中雁群聚起舞,

远天中戍兵归还家。

月光再次映照征西府,

照亮深夜中的士兵营。

诗意:

这首诗词以关山为背景,描绘了秋夜中的边塞景象。诗人用简洁而准确的词语,表达了苍茫的边疆景色和士兵们的归乡之情。其中蕴含着对边塞生活的思考和对归家的渴望。

赏析:

《关山月》通过对关山、月光、平原、孤城、落叶、露水、雁群、戍兵等形象的描绘,展示了边塞地区的宁静和孤独。诗人使用了平实的语言,把自然景观与人情景感相结合,以表现出士兵们在边关的艰苦生活和思乡之情。

首句描述了苍茫的天空和远离的故关,给人一种广袤而辽阔的感觉。接着,诗人描绘了迢递的月光照耀秋山,给人以寂静和温柔的印象。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万里平原的宁静和孤城的悠闲,展示了边塞地区的静谧景象。

下半部分描绘了露水浓郁时,雁群聚集起舞,戍兵返回家园的情景。这些形象表达了士兵们的归乡之喜,同时也意味着戍守边塞的责任。最后两句再次提到了月光,将它映照在征西府和士兵营帐之间,照亮了深夜中的边塞。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和人物的描绘,展示了边塞地区的辽阔、宁静和孤独,以及士兵们的忠诚和思乡之情。它表达了对边塞生活的思考和对归家的渴望,既有壮美的自然景色,又有人情的温暖和坚守。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孤城苍茫落叶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