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词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作者简介(王建)

王建

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字仲初,生于颍川(今河南许昌),唐朝诗人。其著作,《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皆作10卷,《崇文总目》作2卷。

精卫词

《精卫词》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你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精卫谁教尔填海,

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

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

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

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

愿我身死子还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神话传说中的精卫填海为题材,表达了对坚韧不拔、奋发向前的精神追求。

诗的开头,询问谁教精卫填海,意指精神追求的动力来源可能有很多。下文描绘了海边的石子青磊磊,形容了填海的辛苦和困难。

接着,诗人描述了填海后的情景,海水成了枯池,鱼龙失去了栖息之地。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一些追求的结果不尽如人意的思考,认识到追求的过程中可能会有牺牲和损失。

第三、四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坚韧不拔精神的讴歌。诗人提到精卫嘴里咬着石头填海,并且山中的草木也没有完整的枝条,都是对于坚持不懈的象征。同时,诗人用"朝在树头暮海里"来形容精卫的飞行,意味着精卫一直在追求的过程中,早晨还在树上,傍晚就陷入了海中,强调了其不断奋斗的精神。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高山未尽,海未平,意味着诗人的追求没有止境,还希望自己能在子孙身上延续。诗人愿意为了追求而献出自己的生命,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继续追求并实现更大的目标。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精卫填海的传说,寓意了不怕困难、追求不懈的精神,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和奋斗的思考和愿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草木高山海水鱼龙磊磊树头未尽枯池空衔石全枝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