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 柏轩

筑室城市间,移柏南涧底。

山林夙所尚,封植聊自寄。

崎岖脱岩石,拥塞出棼翳。

上承清露滋,下受寒泉惠。

秋来采霜叶,咀嚼有余味。

苦涩未须嫌,愈久甘如荠。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 柏轩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 柏轩》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筑室城市间,

移柏南涧底。

山林夙所尚,

封植聊自寄。

崎岖脱岩石,

拥塞出棼翳。

上承清露滋,

下受寒泉惠。

秋来采霜叶,

咀嚼有余味。

苦涩未须嫌,

愈久甘如荠。

诗意:

这首诗词描写了苏辙在益昌官舍柏轩的居所,他在城市间建造了自己的房屋,并移植了柏树,使得这里的环境充满了山林的氛围。苏辙感慨万千,他觉得自己的选择寄托了他对山林的喜爱和向往。尽管柏轩所处的地势崎岖,山石环绕,但它也因此摆脱了尘世的纷扰,独立而高贵。在这里,柏轩上方接受着清晨的露水滋润,下方受到寒泉的滋养。秋天来临时,苏辙采摘霜叶,品味着它们带来的独特滋味。尽管这些叶子可能有些苦涩,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变得越来越甘美如荠。

赏析:

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辙对自然山林的热爱和向往之情,通过描述自己的居所,他表达了对宁静和纯粹的追求。柏轩作为他的居住之地,不仅给他提供了一个回归自然的环境,还使他感受到了山林的优雅和高贵。作者通过描绘柏轩的自然环境和接受天然滋养的形象,表达了对纯净和清新生活方式的向往。

诗中的“秋来采霜叶,咀嚼有余味”的描写,展示了苏辙对自然之美的品味,他从自然中汲取养分,感受到其中的独特滋味。虽然这些叶子可能有些苦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变得越来越甘美,这也可以理解为人生经历中的成长和品味的过程。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的文字,描绘了作者对自然山林的追求和向往,表达了对宁静和纯净生活的渴望。通过对柏轩的描述和自然元素的运用,诗中透露出一种对自然美和人生境界的向往和追求,给人以宁静和思索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 柏轩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霜叶城市寒泉山林岩石拥塞余味筑室咀嚼移柏清露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