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闷

四海十年不解兵,犬戎也复临咸京。

失道非关出襄野,扬鞭忽是过胡城。

豺狼塞路人断绝。

烽火照夜尸纵横。

天子亦应厌奔走,群公固合思升平。

但恐诛求不改辙,闻道嬖孽能全生。

江边老翁错料事,眼暗不见风尘清。

作者简介(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释闷

中文译文:

四海十年不解兵,

犬戎也再次来到咸京。

失去了道义,与出襄野无关,

扬鞭忽然就走过了胡城。

豺狼封锁了道路,人们断绝了联系,

烽火照亮了夜晚的尸体纵横。

天子也会感到厌倦奔走,

群臣固然思念和平。

只是担心除掉奸邪得不到改变,

听说宠臣之祸能够承受。

江边的老翁误判了局势,

他的眼睛昏暗,看不见风尘的清明。

诗意:

这首诗是唐代杜甫的作品,诗人通过抒发自己对战乱和政治腐败的忧虑之情。诗中描绘了十年间国家内外的变故,描述了战乱导致的社会混乱和人民疾苦的景象。同时,诗人也表示对统治者的失望和对政治腐败的担忧,希望能够实现社会的和平与安定。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直接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战乱和政治腐败的不满和忧虑。通过描绘战乱的残酷场景,如豺狼塞路、烽火照夜等,诗人深刻地展现了战争带来的伤害和痛苦。诗中还提到了统治者的不作为和政治上的险恶,通过描述老翁的眼睛昏暗,诗人暗示了统治者对于社会真相的掩盖和人民的苦难的无视。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状况的揭露和呼吁,反映了杜甫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忧虑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四海路人断绝扬鞭失道犬戎豺狼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