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彦珍

挟策穷乡满鬓丝,陂田荒尽岂尝窥。

未应谷口终身隐,正合菑川举国推。

握手百忧空往事,还家一笑即芳时。

柘冈定有辛夷发,亦见东风使我知。

作者简介(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送彦珍

诗词:《送彦珍》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挟策穷乡满鬓丝,

陂田荒尽岂尝窥。

未应谷口终身隐,

正合菑川举国推。

握手百忧空往事,

还家一笑即芳时。

柘冈定有辛夷发,

亦见东风使我知。

中文译文:

携带官方文书,我穷困的家乡已满是白发,

荒凉的田地从未有过丰收的希望。

我未曾应聘到贵地的谷口,却终生隐藏于此,

正是因为我适合被全国所推崇的菑川(地名)。

握手时,百种忧愁都成了往事,

回到家中时,一笑间即是芳华时刻。

柘山(地名)定会开放出美丽的辛夷花,

也正如我看到东风吹来的消息所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写给彦珍的送别诗。王安石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境遇和对彦珍的祝福。

诗中描绘了王安石身处困境的景象,他携带着官方文书,满头白发,家乡的田地荒凉,久未有收获的希望。他没有得到谷口(指高官显贵的地位),却宁愿隐藏于此。这里的菑川是指一个贵地,他认为自己适合被全国所推崇。王安石通过这种写实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和对现实的反思。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转折明朗。握手之际,过去的忧愁已成往事,回到家中时,一笑间即是芳华时刻。这里的柘山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辛夷花象征着美好和繁荣,王安石预言了柘山将会开放出美丽的辛夷花。他同时表示,他从东方的风中获得了一些消息,使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整首诗通过对王安石个人经历的描写,展示了他对社会和政治现实的思考,并表达了对彦珍的祝愿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送彦珍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往事终身东风一笑握手挟策穷乡柘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