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树

种树当前轩,树高柯叶繁。

惜哉远山色,隐此蒙笼间。

一朝持斧斤,手自截其端。

万叶落头上,千峰来面前。

忽似决云雾,豁达睹青天。

又如所念人,久别一款颜。

始有清风至,稍见飞鸟还。

开怀东南望,目远心辽然。

人各有偏好,物莫能两全。

岂不爱柔条,不如见青山。

作者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截树

《截树》

种树当前轩,

树高柯叶繁。

惜哉远山色,

隐此蒙笼间。

一朝持斧斤,

手自截其端。

万叶落头上,

千峰来面前。

忽似决云雾,

豁达睹青天。

又如所念人,

久别一款颜。

始有清风至,

稍见飞鸟还。

开怀东南望,

目远心辽然。

人各有偏好,

物莫能两全。

岂不爱柔条,

不如见青山。

中文译文:

种树时树影正好遮住了门前的小阁楼,

树长高了,枝叶繁茂。

可惜啊,遮住了远山的美景,

被困在树荫下看不到。

有一天,我拿起斧头,

亲自砍掉了树的顶端。

万叶子落在头顶,

千山峰出现在面前。

一下子好像突破了云雾,

豁然开朗,眺望到了蔚蓝天空。

也像看到了想念的人,

久别后,突然看到了他的面容。

顿时清风吹拂而来,

稍微看到了飞鸟归来。

展颜向东南望去,

眼睛遥远,心中宽广。

人各有所喜好,

没有物品能两全。

难道不是更喜欢柔软的枝条,

还不如看到青山的美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种树的过程以及砍掉树的顶端之后所带来的变化。诗人开始时种植了一棵树,门前的小阁楼被树荫所遮住,遮挡了远山的美景。于是,诗人决定砍掉树的顶端,让树叶落在头顶,山峰出现在眼前。这时,视野突然豁然开朗,看到了清澈的天空和想念的人。

整首诗意境清新,通过对树木与远山的对比,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景色的向往和对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诗人以种树、砍树的行为为线索,通过描写自然景色的改变,表达了人们希望能够突破束缚、回归自然、畅怀心境的愿望。

诗中的“种树当前轩”和“树高柯叶繁”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初种树苗时的期待和才气的茁壮成长。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个人情感,是唐代诗歌的特色之一。此诗以简约的语言、明快的节奏,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和亲人思念的深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种树千峰持斧惜哉一朝蒙笼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