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莘老挽词四首

青春芸阁妙文词,进读金华鬓若丝。

转守七州多异政,奉常处处有房祠。

作者简介(秦观)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苏轼过扬州,亲自看望秦观,正巧孙觉、王巩亦在高邮,乃相约游东岳庙,载酒论文,吟诗作赋,一时传为佳话。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孙莘老挽词四首

诗词:《孙莘老挽词四首》

中文译文:

青春芸阁妙文词,

进读金华鬓若丝。

转守七州多异政,

奉常处处有房祠。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秦观所写,是为了纪念孙莘老而作的四首挽词。整首诗以描绘孙莘老的事迹和品德为主要内容,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悼念之情。

赏析:

诗的开篇写道:“青春芸阁妙文词”,这里描述了孙莘老年轻时才华出众、文采风流的特点。下一句“进读金华鬓若丝”则是形容他进读经典之后,白发如丝,显示出他的学识渊博和智慧。

接下来的两句“转守七州多异政,奉常处处有房祠”揭示了孙莘老在官场上的才干和清廉。他在不同的七州地方任职时,能够实施出许多不同寻常的政策,得到了人们的称赞。同时,他在各地都修建了房祠,表明他对于祖先的尊崇之情和对于家族的责任感。

整首诗通过对孙莘老的赞美,展现了他的才华、学识和清廉的品质。诗人秦观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孙莘老的形象,表达了对他的敬佩之情,并通过这首挽词永久地铭刻了孙莘老的卓越贡献。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孙莘老挽词四首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异政文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