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对山僧(一作同杜相公对山僧)

吏散重门掩,僧来闭阁闲。

远心驰北阙,春兴寄东山。

草长风光里,莺喧静默间。

芳辰不可住,惆怅暮禽还。

作者简介(皇甫冉)

皇甫冉

皇甫冉,字茂政。约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出生,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润州(今镇江)丹阳人,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奉和对山僧(一作同杜相公对山僧)

奉和对山僧(一作同杜相公对山僧)

吏散重门掩,僧来闭阁闲。

远心驰北阙,春兴寄东山。

草长风光里,莺喧静默间。

芳辰不可住,惆怅暮禽还。

中文译文:

官员们散去,重门紧闭;

僧人来了,闭阁静寂。

我的心向着北方宫阙飞驰,

春天的兴致寄托在东山上。

青草茂盛,在风光里展现;

黄莺欢闹,在寂静的时空间中鸣唱。

美好的春天短暂,不能久留,

我感到惆怅,各种晚禽也暂时归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皇甫冉所写,他在这首诗中描绘了自己与山僧相对而坐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在尘世喧嚣之中思考远离尘嚣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首先,诗人通过“吏散重门掩,僧来闭阁闲”这两句诗描述了场景的变化。通过官员离去和僧人到来,诗人与尘世的联系被切断,进入了一种寂静的环境。官员的离去代表着政治权力和世俗事务,闭阁闲静的场景象征着远离喧嚣与俗世的境界。

接着,诗人用“远心驰北阙,春兴寄东山”这两句表达了他的心灵追求和对大自然的向往。远心驰北阙意味着诗人的思绪向着北方的宫阙飞驰,代表了对高远理想和理念的追求。春兴寄托在东山,充满了对自然和春天的向往和赞美。

最后,诗人通过“草长风光里,莺喧静默间”和“芳辰不可住,惆怅暮禽还”两句表达了美好景色的短暂和对于即将离去的春光的惆怅。草长风光里,莺喧静默间,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诗人以此展现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芳辰不可住,惆怅暮禽还,表达了春天美好却短暂的特点,让人感到惋惜和忧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思想境界之间的反差,表达了诗人对尘世喧嚣的厌倦和对大自然和宁静环境的向往。同时,也借此歌颂了春天美好的景色和生命短暂的特点,以及对离别的痛苦和惋惜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不可春兴远心北阙芳辰静默惆怅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