渎头阻风

天寒春浅蛰未开,船头一声出地雷。

老夫惊倒卷帘看,白浪飞从东海来。

东海复东几万里,扶桑顷刻到长淮。

琉璃地上玉山起,玉山自走非人推。

似闻海若怒川后,雨师风伯同抽差。

夜提横水明光甲,大呼一战龟山颓。

老夫送客理皈棹,适逢奇观亦壮哉。

岂不怀皈船不进,檕缆古柳依云堆。

须臾惊定却成喜,分付客愁金缕杯。

作者简介(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渎头阻风

《渎头阻风》是宋代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寒春浅蛰未开,

船头一声出地雷。

老夫惊倒卷帘看,

白浪飞从东海来。

东海复东几万里,

扶桑顷刻到长淮。

琉璃地上玉山起,

玉山自走非人推。

似闻海若怒川后,

雨师风伯同抽差。

夜提横水明光甲,

大呼一战龟山颓。

老夫送客理皈棹,

适逢奇观亦壮哉。

岂不怀皈船不进,

檕缆古柳依云堆。

须臾惊定却成喜,

分付客愁金缕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海上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的开头,天寒春浅,大地尚未苏醒,船头突然传来一声雷鸣,老夫惊倒卷帘观看,只见白浪从东海飞来。这里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威力和无穷的能量。

接着,诗人描述了东海的辽阔和神奇。东海东去数万里,扶桑(日本)瞬间到达长淮(长江入海口)。琉璃地上玉山起,玉山自行而来,不是人力所推。这里通过对东海的描绘,表达了其广阔无垠的景象和神秘的力量。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似乎听到海洋在怒吼,雨神和风神也在争斗。夜晚,明亮的光甲横亘水面,大呼一战,龟山(指船只)摇摇欲坠。这里通过描绘海上的战斗场景,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对抗和挑战。

最后,老夫送客时整理船帆,恰逢奇观,也是壮丽的景象。诗人感慨地说,难道不怀念归船而不前进的时光吗?船绳系在古老的柳树上,依托在云堆之上。这里表达了对归船归家的思念和对自然环境的依赖。

整首诗词通过对海洋景象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壮丽,同时也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人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海洋的壮丽和神奇,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和感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渎头阻风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卷帘非人琉璃扶桑老夫船头地雷惊倒复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