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春台用王簿韵

共携社瓮上春台,踏破缘云一径苔。

岁月略如飞鸟过,宾朋不为看花来。

霜前老翠依然在,眼底凡红不用开。

未害悭风相料理,放迟归与月徘徊。

作者简介(方岳)

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熙春台用王簿韵

《熙春台用王簿韵》是宋代方岳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熙春台用王簿韵,

在熙春台上,我借用王簿的韵律,

共携社瓮上春台,

与朋友们一起来到春台,

踏破缘云一径苔。

踏过那缘云之间的小径,

岁月略如飞鸟过,

光阴匆匆,如同一只飞鸟一样飞逝,

宾朋不为看花来。

宾朋们并不是为了观赏花朵而来,

霜前老翠依然在,

尽管霜前的花草已逐渐凋谢,

眼底凡红不用开。

但是眼底的凡俗红花并不需要绽放,

未害悭风相料理,

不必担心风吹落花瓣,

放迟归与月徘徊。

任由时间慢慢流转,与明月一起徘徊。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台上的景物和情境,表达了作者对光阴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整首诗以春台为背景,抒发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熙春台用王簿韵”,熙春台是春天的台阶,王簿则是指王簿《声律启蒙》一书,表明作者以王簿的韵律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接着,诗人描述了朋友们共同来到春台,踏破缘云之间的小径,意味着他们超越了世俗的束缚,共同追寻自然之美。

接下来的两句“岁月略如飞鸟过,宾朋不为看花来”,表达了岁月匆匆,光阴易逝的感慨,同时强调了朋友们并不是为了浮华的花朵而聚集在一起,而是为了欣赏自然之美、共享友情。

诗的后半部分,“霜前老翠依然在,眼底凡红不用开。未害悭风相料理,放迟归与月徘徊。”描绘了春台上的景物,尽管花草已经凋谢,但仍然保留着青翠的色彩。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不必担心风吹落花瓣,放任时间的流转,与明月一起徘徊的心境。

整首诗以清丽、淡泊的笔触,借春台之景抒发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和朋友之间的情感,表达了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对自然之美的追求。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友情的深思,给人以静谧、清新的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熙春台用王簿韵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飞鸟徘徊岁月看花宾朋踏破料理迟归一径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