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高都监新亭

高氏创高亭,亭因地得名。

半空云咫尺,百里镜分明。

襟带山围陕,咽喉地接京。

昼闲多待士,时静少论兵。

钟磬闻莲舍,枪旗见柳营。

吾庐正相望,不似在重城。

题高都监新亭

《题高都监新亭》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魏野。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高氏创造了高亭,

亭子因地得名。

云彩似乎悬在空中,

百里之外的景象清晰可见。

山峦环抱着这里,

连接着京城的咽喉地。

白天时光多是与士人相处,

夜晚则安静少有谈论战争。

可以听到钟声和佛殿的梵音,

也可以看到枪旗在柳树营地中飘扬。

我的住处正好可以相望,

不像在繁忙的城市里。

诗意:

这首诗以高都监新亭为题,描述了一个位于山区的亭子。诗中以山峦环抱、云彩悬浮的景象来描绘亭子所在的地方,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在白天,亭子常常有士人相聚,静谧而宁静,没有战争的烦扰;而夜晚则更加平静,没有谈论战争的声音,只有钟声和佛殿的梵音,以及远处军营的枪旗在微风中飘扬。整首诗以山水环绕的亭子为背景,通过对比城市的喧嚣,展示了亭子的宁静、美丽和独特之处。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高都监新亭的景色和环境。通过山峦环绕、云彩悬浮的描写,给人一种宁静、幽静的感觉。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亭子所在的地方与繁忙的城市进行对比,突出了亭子的独特之处。白天士人相聚,夜晚没有战争的喧嚣,使得亭子成为一个清静的避世之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文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美丽自然环境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整首诗情感平和,意境清新,展示了宋代文人对世俗喧嚣的厌倦,向往宁静自然之境的心态。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人文环境的关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题高都监新亭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相望不似分明重城咫尺襟带得名地接百里镜咽喉枪旗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