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入泾州

倦此山路长,停骖问宾御。

林峦信回惑,白日落何处。

徙倚望长风,滔滔引归虑。

微雨随云收,濛濛傍山去。

西临有边邑,北走尽亭戍。

泾水横白烟,州城隐寒树。

所嗟异风俗,已自少情趣。

岂伊怀土多,触目忻所遇。

作者简介(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山行入泾州

《山行入泾州》

倦此山路长,

停骖问宾御。

林峦信回惑,

白日落何处。

徙倚望长风,

滔滔引归虑。

微雨随云收,

濛濛傍山去。

西临有边邑,

北走尽亭戍。

泾水横白烟,

州城隐寒树。

所嗟异风俗,

已自少情趣。

岂伊怀土多,

触目忻所遇。

中文译文:

疲倦了走过这长长的山路,

停下马车问路边的宾客。

山林峦回反复,令人迷惑,

白天落在了何处?

我靠着山望向远方的长风,

滔滔的河水引起了我的思虑。

微雨随云收敛,

轻雾笼罩山间而消失。

西边有一个边境之城,

北边走遍了所有的亭子和据点。

泾水东流在白色的烟雾中,

州城被寒冷的树木所隐蔽。

我感叹着异乡的风俗,

真正的情趣已经很少。

难道他们怀念的故土更多,

我在这里看到的却是忻慰。

诗意与赏析:

《山行入泾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给在泾州府官员的诗,描写了他在山行途中的所见所想。

整首诗通过描述山行途中的景色和所思所感,抒发了诗人对异乡风景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的山林景色和河流流水以及隐寒的树木等形象,都给人以一种清幽、迷人的感觉。尤其是“所嗟异风俗,已自少情趣”,表达了诗人对异乡风俗的失望和思念故土的忧伤之情。

同时,诗人也透露出他对所在地的希冀和期待,他触景生情,对异乡的风俗和人情产生了兴趣,表现出诗人对新环境的适应和生活的乐观态度。

这首诗以凄婉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山行途中的景色和诗人的思绪,并通过对异乡风俗的评论和对故土的怀念,表达了对归乡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是一首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山水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山路徙倚微雨日落引归宾御回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