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京初入汴口,晓景即事,先寄兵部李郎中

清淮控隋漕,北走长安道。

樯形栉栉斜,浪态迤迤好。

初旭红可染,明河澹如扫。

泽阔鸟来迟,村饥人语早。

露蔓虫丝多,风蒲燕雏老。

秋思高萧萧,客愁长袅袅。

因怀京洛间,宦游何戚草。

什伍持津梁,澒涌争追讨。

翾便讵可寻,几秘安能考。

小人乏馨香,上下将何祷。

唯有君子心,显豁知幽抱。

作者简介(杜牧)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赴京初入汴口,晓景即事,先寄兵部李郎中

《赴京初入汴口,晓景即事,先寄兵部李郎中》

清淮控隋漕,北走长安道。

樯形栉栉斜,浪态迤迤好。

初旭红可染,明河澹如扫。

泽阔鸟来迟,村饥人语早。

露蔓虫丝多,风蒲燕雏老。

秋思高萧萧,客愁长袅袅。

因怀京洛间,宦游何戚草。

什伍持津梁,澒涌争追讨。

翾便讵可寻,几秘安能考。

小人乏馨香,上下将何祷。

唯有君子心,显豁知幽抱。

中文译文:

赴京初次进入汴口,清晨景色即景,首先寄给兵部的李郎中。

清淮河控制着运输船只,向北行驶到长安的道路。

船帆形状整齐地倾斜,波浪形态曲折而美。

初升的太阳染红了天空,明亮的河水宛如扫帚。

广阔的湖泊上鸟儿迟迟飞来,村庄中人们早早交谈。

露水滴落,蜘蛛丝密布,风吹芦苇,燕子已成熟。

秋天的思念萦绕,客人的忧愁长久而绵延。

因为怀念京洛之间的景色,官场游历的心情何其复杂。

十分困顿地承担着桥梁的职责,湍急的河水争相追逐。

翱翔的鸟儿不容易寻找,几乎是秘密般的难以考察。

小人物缺乏芬芳香气,上下求神祷告又有何用。

唯有君子的心灵,才能显露出开朗的智慧和深邃的胸怀。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文人杜牧写的,描述了他初次前往京城途中经过汴口的景色和内心的感受。诗人以独特的笔触描绘了清晨的河景,船帆倾斜、波浪曲折,展现了水上交通的繁忙与美丽。他通过描写天色、河水和自然景观,表达了自己对京洛之间的怀念和对宦游生活的复杂心情。

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思念之情,使整首诗带有淡淡的忧愁和离别的情感。诗人以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敏感和对人情世故的思考。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道德理想的追求。他认为只有君子的心灵才能抵达高尚的境界,展现出开放而明亮的智慧,洞察幽深的内涵。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心的思考,杜牧在这首诗中传达了他对京洛之间的思念、对官场生活的矛盾和对品德的关注。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细腻的景物和情感的交融,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境遇和内心感受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词既展示了杜牧的诗歌才华,也折射出了唐代士人在宦游和现实困境中的心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人语澹如浪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