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乐

使君未来襄阳愁,提戈入市裹毡裘。

自从毡裘南渡沔,襄阳无事多春游。

襄阳春游乐何许。

岘山之阳汉江浦。

使君朱旆来翻翻,人道使君似羊杜。

道边逢人问洛阳,中原苦战春田荒。

北人闻道襄阳乐,目送飞鸿应断肠。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襄阳乐

《襄阳乐》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使君未来襄阳愁,

提戈入市裹毡裘。

自从毡裘南渡沔,

襄阳无事多春游。

襄阳春游乐何许,

岘山之阳汉江浦。

使君朱旆来翻翻,

人道使君似羊杜。

道边逢人问洛阳,

中原苦战春田荒。

北人闻道襄阳乐,

目送飞鸿应断肠。

诗词的中文译文:

使君未来襄阳愁,

君主未来到襄阳感到忧愁,

提戈入市裹毡裘。

拿着戈的军士走进市场,身披毡裘。

自从毡裘南渡沔,

自从穿着毡裘南渡过沔水,

襄阳无事多春游。

襄阳没有战事,多有人春天外出游玩。

襄阳春游乐何许,

襄阳的春天游玩是怎样的,

岘山之阳汉江浦。

阳光照耀下的岘山和汉江的江岸。

使君朱旆来翻翻,

使君的红色旗帜翻飞着,

人道使君似羊杜。

人们说使君像羊杜(指羊杜衍,南北朝时期的名将)。

道边逢人问洛阳,

路边遇见人们问起洛阳的情况,

中原苦战春田荒。

中原地区正在经历着战乱,春天的田地荒芜。

北人闻道襄阳乐,

北方的人们听说襄阳安乐,

目送飞鸿应断肠。

目送着飞翔的鸿雁,引起人们的伤感。

诗意和赏析:

《襄阳乐》这首诗词描绘了襄阳地区的景象以及时局动荡的背景。诗中以襄阳为背景,通过描述使君的到来和襄阳的春游,表达了襄阳地区相对安宁的状态。诗中岘山的阳光明媚,汉江的江岸宜人,使君旗帜飘扬,展示出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然而,诗中也透露出北方战乱的消息,中原地区的春田荒芜,使得北方的人们听闻襄阳的安乐时感到愁绪和伤感。

整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襄阳地区相对安宁的渴望和对中原战乱的忧虑。通过对景物描写和对使君以及北方人们的寓意化的描述,苏轼在这首诗中展示了他对和平安宁的向往,并寄托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之情。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战争和和平的反思与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襄阳乐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无事使君入市春游毡裘何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