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江州路上作)

帆影日渐高,闲眠犹未起。

起问鼓枻人,已行三十里。

船头有行灶,炊稻烹红鲤。

饱食起婆娑,盥漱秋江水。

平生沧浪意,一旦来游此。

何况不失家,舟中载妻子。

作者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舟行(江州路上作)

《舟行(江州路上作)》

帆影日渐高,

闲眠犹未起。

起问鼓枻人,

已行三十里。

船头有行灶,

炊稻烹红鲤。

饱食起婆娑,

盥漱秋江水。

平生沧浪意,

一旦来游此。

何况不失家,

舟中载妻子。

中文译文:

帆影逐渐升高,

我还未起身慵懒。

起身问旁边船民,

我们已经行了三十里。

船头安有灶,

煮饭烹红色的鲤鱼。

吃饱之后站起来,摇曳身姿,

用秋江水洗漱。

这辈子梦寐以求的乘舟畅游,

终于如愿以偿。

更何况没有离开家,

船中还携带着妻子。

诗意:

这首诗以白居易的真实经历为背景,描述了他在江州旅行中的一段舟行经历。诗人坐在船上,看着帆影渐渐飘高,感到生活的愉悦和安逸,一切烦恼都暂时放下了。他与船民交谈,得知已经行了三十里,自己被这片美丽的江景所吸引,不知不觉流连忘返。船上有个行灶,他们煮饭,烹煮着红色的鲤鱼。吃完饭后,诗人心满意足地站起身来,在船上摇曳起舞,用江水洗漱。他认为这一刻实现了他平生渴望的舟行畅游,更重要的是他并没有离开家,他的妻子也陪伴着他。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舟行中的愉悦和满足。诗人用帆影升高的细节描绘了诗人内心的起伏情绪,一切的烦恼在这片江景中都被抛诸脑后。船上的行灶和煮熟的红鲤鱼,是对身心满足的象征。诗人用"起婆娑"的字眼形容自己在船上的欢快舞蹈,表达了他的愉悦和心情畅达。最后,诗人强调了他没有离开家,妻子陪伴着他,使得这次舟行更加完美。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家庭的关怀,以及对生活中宽慰和满足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妻子平生婆娑船头饱食盥漱沧浪意行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