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庭诲苦雨不出

端居广文舍,暑服似纯绵。

绿竹尘蒙合,红榴日炙蔫。

披襟风入幌,洒面雨连天。

莫借角巾垫,勤来坐马鞯。

作者简介(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和庭诲苦雨不出

《和庭诲苦雨不出》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广阔的文学舍室中遭遇连绵雨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心境的倾诉和对于逆境的坚持。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端坐在广阔的文学舍室中,

夏日穿着轻薄的衣裳,像纯白的棉花一样。

绿竹笼罩在飞扬的尘土中,

红色的石榴被炙热的阳光晒得萎靡不振。

微风透过门帘吹进来,

雨水连绵不断地洒在脸上。

不要借用角巾来垫在脚下,

勤奋地来回走动,坐在马鞍上。

这首诗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对于困境的坚持和努力。诗中的「广文舍」是指作者的书斋,暑服似纯绵的描写表现了夏日的闷热。绿竹笼罩在尘土中,红榴被炙热的阳光晒得蔫靡不振,形象地描绘出作者在闷热的文学舍室中的窘境。然而,诗中的微风和雨水给予了一丝清凉,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的渴望和对于生活的期盼。最后两句诗则是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的坚持,不愿意借用角巾垫在脚下,勤奋地来回走动,以此来应对困境。

这首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逆境的坚持和对于自然的向往。虽然作者身处困境,但他并不气馁,而是表现出勤奋和坚持的精神。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心境,展现了黄庭坚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于生活态度的表达。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和庭诲苦雨不出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端居连天绿竹披襟巾垫暑服纯绵尘蒙马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