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征四处士

一诏群公起,移山四海闻。

因知丈夫事,须佐圣明君。

白酒全倾瓮,蒲轮半载云。

从兹居谏署,笔砚几人焚。

作者简介(贯休)

贯休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闻征四处士

《闻征四处士》一诗是唐代贯休创作的作品,诗中描述了上命令群臣起来,四海之人都能够听到的壮举。作者意识到作为一个男子汉应该为国家效劳,因此必须要服务于明君。诗中提到了白酒洒满酒坛,蒲轮载满云彩,这些都象征着作者在朝堂上,投身于政务中。最后,诗中提到了写官方文件和处理公务的场景,说明了四处士们除了言事还需要尽心尽力地为国家服务。

中文译文:

一诏命群臣起,

四海闻知。

因为知道身为一名丈夫的义务,

愿为圣明的君主尽职尽责。

白酒洒满酒坛,

蒲轮载满云彩。

从此以后,我将常驻谏署,

笔和砚会被多人烧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表现远古英雄精神和忠诚为主题,展示了作者对为国家尽职尽责的决心和热情。诗中用“一诏”和“四海闻”表达了君主发出的命令之广泛和威力之大,形容了壮举之远大。

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将国事向所有人宣告的决心和意愿。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作为一个男子汉的责任感,愿意为明君效力。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洒酒和载云的意象展示了作者在朝堂之上的决心和胸怀。最后两句则描绘了在官场上,作者要不停地处理官方事物,为国家尽忠职守的情景。

整首诗展示了作者作为一个士人的豪情壮志,以及对于为国家效劳的热情和承诺。诗意深厚,是一首富有颂扬和表彰国家精神的诗作。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丈夫白酒群公倾瓮兹居谏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