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的诗词(30首)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1 《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明代·王守仁

    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

    也知造物曾何意,底事人心苦未平。

    柏府楼台衔倒影,茅茨松竹泻寒声。

    布衾莫谩愁僵卧,积素还多达曙明。

  • 5 《元夕二首》 明代·王守仁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

    月傍苑楼灯影暗,风传阁道马蹄回。

    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

    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 5 《象祠记》 明代·王守仁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

    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

    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

    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

    ”“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

    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

    ”予曰:“胡然乎?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

    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

    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祀者为舜,非为象也。

    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书》不云乎:“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 瞽瞍亦允若,则已化而为慈父。

    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

    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不抵于奸,则必入于善。

    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

    ”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者之周也。

    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

    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

    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

    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夷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

    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 5 《春晴》 明代·王守仁

    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

    游丝冉冉花枝静,青壁迢迢白鸟过。

    忽向山中怀旧侣,几从洞口梦烟萝。

    客衣尘土终须换,好与湖边长芰荷。

  • 4 《尊经阁记》 明代·王守仁

    经,常道也。

    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

    其主于身,谓之心。

    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

    其应乎感也,则为恻隐,为羞恶,为辞让,为是非;其见于事也,则为父子之亲,为君臣之义,为夫妇之别,为长幼之序,为朋友之信。

    是恻隐也,羞恶也,辞让也,是非也;是亲也,义也,序也,别也,信也,一也。

    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

    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

    以言其阴阳消息之行焉,则谓之《易》;以言其纪纲政事之施焉,则谓之《书》;以言其歌咏性情之发焉,则谓之《诗》;以言其条理节文之着焉,则谓之《礼》;以言其欣喜和平之生焉,则谓之《乐》;以言其诚伪邪正之辨焉,则谓之《春秋》。

    是阴阳消息之行也,以至于诚伪邪正之辨也,一也,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

    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

    夫是之谓六经。

    六经者非他,吾心之常道也。

    是故《易》也者,志吾心之阴阳消息者也;《书》也者,志吾心之纪纲政事者也;《诗》也者,志吾心之歌咏性情者也;《礼》也者,志吾心之条理节文者也;《乐》也者,志吾心之欣喜和平者也;《春秋》也者,志吾心之诚伪邪正者也。

    君子之于六经也,求之吾心之阴阳消息而时行焉,所以尊《易》也;求之吾心之纪纲政事而时施焉,所以尊《书》也;求之吾心之歌咏性情而时发焉,所以尊《诗》也;求之吾心之条理节文而时着焉,所以尊《礼》也;求之吾心之欣喜和平而时生焉,所以尊「乐」也;求之吾心之诚伪邪正而时辨焉,所以尊《春秋》也。

    盖昔者圣人之扶人极,忧后世,而述六经也,由之富家者支父祖,虑其产业库藏之积,其子孙者,或至于遗忘散失,卒困穷而无以自全也,而记籍其家之所有以贻之,使之世守其产业库藏之积而享用焉,以免于困穷之患。

    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

    犹之产业库藏之实积,种种色色,具存于其家,其记籍者,特名状数目而已。

    而世之学者,不知求六经之实于吾心,而徒考索于影响之间,牵制于文义之末,硁硁然以为是六经矣。

    是犹富家之子孙,不务守视享用其产业库藏之实积,日遗忘散失,至为窭人丐夫,而犹嚣嚣然指其记籍曰:「斯吾产业库藏之积也!」何以异于是?呜呼!六经之学,其不明于世,非一朝一夕之故矣。

    尚功利,崇邪说,是谓乱经;习训诂,传记诵,没溺于浅闻小见,以涂天下之耳目,是谓侮经;侈淫辞,竞诡辩,饰奸心盗行,逐世垄断,而犹自以为通经,是谓贼经。

    若是者,是并其所谓记籍者,而割裂弃毁之矣,宁复之所以为尊经也乎?越城旧有稽山书院,在卧龙西冈,荒废久矣。

    郡守渭南南君大吉,既敷政于民,则慨然悼末学之支离,将进之以圣贤之道,于是使山阴另吴君瀛拓书院而一新之,又为尊经阁于其后,曰:「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

    」阁成,请予一言,以谂多士,予既不获辞,则为记之若是。

    呜呼!世之学者,得吾说而求诸其心焉,其亦庶乎知所以为尊经也矣。

  • 4 《瘗旅文》 明代·王守仁

    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

    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

    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

    薄午,有人自蜈蚣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

    ”予曰:“此必吏目死矣。

    伤哉!”薄暮,复有人来,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哭。

    ”询其状,则其子又死矣。

    明日,复有人来,云:“见坡下积尸三焉。

    ”则其仆又死矣。

    呜呼伤哉!念其暴骨无主,将二童子持畚、锸往瘗之,二童子有难色然。

    予曰:“嘻!吾与尔犹彼也!”二童闵然涕下,请往。

    就其傍山麓为三坎,埋之。

    又以只鸡、饭三盂,嗟吁涕洟而告之,曰:呜呼伤哉!繄何人?繄何人?吾龙场驿丞余姚王守仁也。

    吾与尔皆中土之产,吾不知尔郡邑,尔乌为乎来为兹山之鬼乎?古者重去其乡,游宦不逾千里。

    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

    尔亦何辜乎?闻尔官吏目耳,俸不能五斗,尔率妻子躬耕可有也。

    乌为乎以五斗而易尔七尺之躯?又不足,而益以尔子与仆乎?呜呼伤哉!尔诚恋兹五斗而来,则宜欣然就道,胡为乎吾昨望见尔容蹙然,盖不任其忧者?夫冲冒雾露,扳援崖壁,行万峰之顶,饥渴劳顿,筋骨疲惫,而又瘴疬侵其外,忧郁攻其中,其能以无死乎?吾固知尔之必死,然不谓若是其速,又不谓尔子尔仆亦遽然奄忽也!皆尔自取,谓之何哉!吾念尔三骨之无依而来瘗尔,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

    呜呼伤哉!纵不尔瘗,幽崖之狐成群,阴壑之虺如车轮,亦必能葬尔于腹,不致久暴露尔。

    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违心乎?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

    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者轻也。

    吾不宜复为尔悲矣。

    吾为尔歌,尔听之。

    歌曰: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

    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

    莫知西东兮,维天则同。

    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

    达观随寓兮,奚必予宫。

    魂兮魂兮,无悲以恫。

    又歌以慰之曰:与尔皆乡土之离兮,蛮之人言语不相知兮。

    性命不可期,吾苟死于兹兮,率尔子仆,来从予兮。

    吾与尔遨以嬉兮,骖紫彪而乘文螭兮,登望故乡而嘘唏兮。

    吾苟获生归兮,尔子尔仆,尚尔随兮,无以无侣为悲兮!道旁之冢累累兮,多中土之流离兮,相与呼啸而徘徊兮。

    餐风饮露,无尔饥兮。

    朝友麋鹿,暮猿与栖兮。

    尔安尔居兮,无为厉于兹墟兮!

  • 4 《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咏言寄怀》 明代·王守仁

    谪居履在陈,从者有温见。

    山荒聊可田,钱镈还易办。

    夷俗多火耕,仿习亦颇便。

    及兹春未深,数亩犹足佃。

    岂徒实口腹,且以理荒宴。

    遗穗及乌雀,贫寡发余羡。

    出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

  • 4 《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二首》 明代·王守仁

    蹊路高低入乱山,诸贤相送愧间关。

    溪云压帽兼愁重,风雪吹衣着鬓斑。

    花烛夜堂还共语,桂枝秋殿听跻攀。

    相思不作勤书礼,别后吾言在订顽。

    雪满山城入暮关,归心别意两茫然。

    及门真愧从陈日,微服还思过宋年。

    樽酒无因同岁晚,缄书有雁寄春前。

    莫辞秉烛通霄坐,明日相思隔陇烟。

  • 4 《夜宿天池,月下闻雷,次早知山下大雨》 明代·王守仁

    昨夜月明峰顶宿,隐隐雷声翻山麓。

    晓来却问册下人,风雨三更卷茅屋。

  • 5 《秋夜》 明代·王守仁

    树暝栖翼喧,萤飞夜堂静。

    遥穹出晴月,低檐入峰影。

    窅然坐幽独,怵尔抱深警。

    年徂道无闻,心违迹未屏。

    萧瑟中林秋,云凝松桂冷。

    山泉岂无适,离人怀故境。

    安得驾云鸿,高飞越南景。

  • 6 《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永言寄怀》 明代·王守仁

    谪居屡在陈,从者有愠见。

    山荒聊可田,钱矰还易办。

    夷俗多火耕,放习亦颇便。

    及兹春未深,数亩犹足佃。

    岂徒实口腹,且以理荒宴。

    遗穗及鸟雀,贫寡发余羡。

    持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

  • 7 《西园》 明代·王守仁

    方园不盈亩,蔬卉颇成列。

    分溪免瓮灌,补篱防豕蹢。

    芜草稍焚薙,清雨夜来歇。

    濯濯新叶敷,荧荧夜花发。

    放锄息重阴,旧书漫披阅。

    倦枕竹下石,醒望松间月。

    起来步闲谣,晚酌檐间设。

    酣时藉草眠,忘与邻翁别。

  • 8 《舟夜》 明代·王守仁

    随处看山一叶舟,夜深霜月亦兼愁。

    翠华此际游何地,昼角中宵起戍楼。

    甲马尚屯淮海北,旌旗初放楚江头。

    洪涛滚滚乘风势,容易开帆不易收。

  • 9 《忆诸弟》 明代·王守仁

    久别龙山云,时梦龙山雨。

    觉来枕簟凉,诸弟在何许。

    终年走风尘,何似山中住。

    百岁如转蓬,拂衣从此去。

  • 10 《移居胜果寺》 明代·王守仁

    江上但知山色好,峰回始见寺门开。

    半空虚阁有云住,六月深松无暑来。

    病肺正思移枕簟,洗心兼得远尘埃。

    富春只尺烟涛外,时倚层霞望钓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