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巴陵旧游

洞庭云梦秋,空碧共悠悠。

孟子狂题后,何人更倚楼。

日西来远棹,风外见平流。

终欲重寻去,僧窗古岸头。

作者简介(齐己)

齐己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怀巴陵旧游

怀巴陵旧游

洞庭云梦秋,

空碧共悠悠。

孟子狂题后,

何人更倚楼。

日西来远棹,

风外见平流。

终欲重寻去,

僧窗古岸头。

中文译文:

怀念旧时在巴陵游玩

洞庭湖的云在秋天,

蓝天一望无垠。

在孟子的狂题之后,

有谁还会倚在楼上。

夕阳下归船遥远,

风吹过空旷的河流。

我一直想要再回去寻找,

找到僧人的窗前古老的岸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由唐代诗人齐己创作,描述了怀念巴陵旧游的情景。巴陵是今湖南岳阳市的古城,诗人在诗中回忆起自己在这里的游玩经历。

诗人用洞庭湖的云梦秋来形容整个景象,洞庭湖又称洞庭波澜,意味着湖泊的奇异和壮观。空碧指的是蓝天,共悠悠强调了蓝天的辽阔无垠。

诗中提到了孟子狂题,指的是古代思想家孟子在巴陵题字留下的所作所为。诗人好奇地询问,在孟子狂题之后,是否还有人会倚在楼上,表示对曾经的壮丽景色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诗人叙述了自己的离去,以及在远处看到的日西和平流的景象。日西来远棹,描述了夕阳下渔船的遥远,风外见平流则形容了风吹过湖水平静流淌的景象。

最后,诗人表达了他要重返巴陵,重寻曾经的景色和情感的决心,想要找到僧人窗前的古老岸头。这句话传递了诗人对过去回忆的强烈渴望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整首诗以豪放自由的笔调描绘了怀念巴陵旧游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和人文历史的热爱。诗意深远,情感真挚,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对过去的眷恋和对未来的希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悠悠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