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桥陵

百年弓剑入桥陵,岂料三泉化劫尘。

空有鱼灯照荒土,忍将玉轴问遗民。

苍梧日落啼丹雀,金粟云深卧石麟。

寒食家家上后冢,六宗盂饭属何人。

作者简介(何梦桂)

何梦桂

淳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咸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进士,为太常博士,历监察御史官,大理寺卿。引疾去,筑室小酉源。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终于家。梦桂精于易,著有易衍及中庸,致用。

哭桥陵

《哭桥陵》是宋代诗人何梦桂的作品。这首诗词以哭泣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桥陵的思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百年的弓剑入葬桥陵,

岂料三泉化为尘埃。

空有鱼灯照着荒芜的土地,

忍心问遗民,他们在何方。

苍梧的太阳下,丹雀啼鸣,

金粟云深处,石麟安睡。

寒食时节,家家户户上坟冢,

六宗的盂饭谁来承担。

诗意:

《哭桥陵》以古代帝王的陵墓桥陵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过去辉煌的王朝和英勇的将士的怀念之情。诗中凝聚了对历史变迁和人事更迭的深思和悲凉之感。通过对桥陵的描写,诗人唤起了对逝去时光和英灵的尊崇与思念。

赏析:

这首诗词以哭泣的情感为线索,通过描绘桥陵的光景,展现了一种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逝去英灵的敬仰。首句"百年的弓剑入葬桥陵",表达了英勇将士的壮丽场景,弓剑象征着武力的荣耀。然而,第二句"岂料三泉化为尘埃",却将一切辉煌葬送入尘土,暗示着时光的无情和一切皆有尽头的命运。

接下来的两句"空有鱼灯照着荒芜的土地,忍心问遗民,他们在何方",通过描绘荒废的土地和独自燃烧的鱼灯,表达了对逝去时代的追忆和对逝者的思念之情。诗人忍不住询问遗民的去向,暗示了他对充满荣耀的过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失望。

后文中的"苍梧的太阳下,丹雀啼鸣",以及"金粟云深处,石麟安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增强了对逝去时光的描摹。苍梧的太阳下,丹雀的啼鸣象征着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短暂。金粟云深处,石麟的安睡则映衬出历史长河中的沉寂和遗忘。

最后两句"寒食时节,家家户户上坟冢,六宗的盂饭谁来承担",描绘了寒食节时人们扫墓祭祀的场景,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对后人责任的思考。六宗的盂饭指的是祭祀饭食,诗人思考谁来继续祭祀和承担对逝者的纪念,暗示了对家族和传统价值的思念。

总体而言,《哭桥陵》通过对桥陵的描绘和对逝去时光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过去辉煌和英灵的敬仰和思念之情。诗人以悲凉的语言和景象,唤起读者对历史变迁和人事更迭的深思,同时也让人对生命的短暂和人类文明的脆弱有所反思。这首诗词通过情感的抒发和意象的营造,使读者在感受到哀伤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对历史的敬仰和对传统价值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哭桥陵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遗民寒食家家忍将鱼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