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再用前韵)

不上长安道,霜鬓几惊秋。

故人何在,时序欺我去如流。

赏对洛滨仙伯,共说芗林佳致,魂梦与追游。

更唱中秋句,得月上东楼。

云岩底,秋香下,楚江头。

十年笑傲、真是骑鹤上扬州。

却忆金门联辔,晓殿催班同到,高拱翠云裘。

明月今千里,何计缓离忧。

作者简介(李弥逊)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水调歌头(再用前韵)

水调歌头(再用前韵)

不上长安道,霜鬓几惊秋。

故人何在,时序欺我去如流。

赏对洛滨仙伯,共说芗林佳致,魂梦与追游。

更唱中秋句,得月上东楼。

云岩底,秋香下,楚江头。

十年笑傲、真是骑鹤上扬州。

却忆金门联辔,晓殿催班同到,高拱翠云裘。

明月今千里,何计缓离忧。

中文译文:

不上长安道,白发几经秋。

故人何在,时光欺骗我如流。

赏赐洛滨的仙伯,一同谈论芗林的美景,灵魂梦中追游。

再唱中秋的句子,登上东楼赏月。

云岩底,秋香下,楚江头。

十年来笑傲,真的骑鹤上扬州。

回忆起金门联马,早晨殿上催促一同到达,高拱翠云裘。

明亮的月亮今天千里之遥,如何能减缓离别之忧。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李弥逊创作的水调歌头,采用了前韵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霜鬓、白发和秋香等意象,表现了时光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诗人思念故人,感叹时光的无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的追求。诗中还描绘了赏月和回忆过往的情景,通过对月亮和金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离故乡和离别之苦的思考和感叹。

整首诗以秋天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内心情感,展示了诗人细腻的感受力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运用了对比和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对秋天和月亮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整首诗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故人的思念和对离别之苦的思考,给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故人何在霜鬓惊秋魂梦时序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