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次韵他伯纪桃花)

小桃初破两三花。

深浅散余霞。

东君也解人意,次第到山家。

临水岸,一枝斜。

照笼纱。

可怜何事,苦爱施朱,减尽容华。

作者简介(李弥逊)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诉衷情(次韵他伯纪桃花)

《诉衷情(次韵他伯纪桃花)》

李弥逊

小桃初破两三花,

深浅散余霞。

东君也解人意,

次第到山家。

临水岸,一枝斜,

照笼纱。

可怜何事,苦爱施朱,

减尽容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株小桃花初开含苞待放的情景。桃花的颜色浅深不一,绚烂而又散落在余晖中。诗人借桃花的美丽来抒发自己对东君(可能指心上人)的思念之情,希望东君能够顺次前来自己的山家。在水边的岸边,一朵桃花倾斜着,轻轻地映照在纱帘上。诗末表达了诗人深深地爱慕之情,因为这份深情而减损了自己的容貌和华丽的衣饰。

这首诗以桃花为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东君的深深思念之情。桃花初开,颜色娇嫩,犹如少女初绽的美丽;桃花散落在余晖中,绚烂多彩,给人以美好的感受。诗人通过描绘桃花的美丽来表达对东君的思念之情,希望东君能够顺次到自己家中。水边的岸边上,一朵桃花倾斜着,照映在纱帘上,更显得娇美动人。诗末表达了诗人深深的爱慕之情,因为这份深情而减损了自己的容貌和华丽的衣饰。整首诗以桃花为线索,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抒发内心的感情,既表现了诗人对东君的思恋之情,也表达了自己愿意为此付出一切的决心和忍耐。

诗词中文译文:

小桃树初次开放了两三朵花,

花的深浅散布在余晖中。

东君也体会到了我的心意,

按照次第来到我的山家。

在水边的岸边,有一朵倾斜的桃花,

它映照在纱帘上。

可怜啊,为什么如此痴爱而施朱红呢,

减损了女子的妆饰。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可怜人意东君深浅笼纱次第水岸散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