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乐城逢张少府

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

何知岁除夜,得见故乡亲。

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

平生复能几,一别十馀春。

作者简介(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除夜乐城逢张少府

除夜乐城逢张少府,

云海泛瓯闽。

风潮泊岛滨,

何知岁除夜?

得见故乡亲,

余是乘槎客。

君为失路人,

平生复能几?

一别十馀春。

中文译文:

在除夜的欢乐城里遇到张少府,

云海中漂泊在瓯闽地方。

风浪停留在岛滨,

谁知道除夜的时光?

能够见到故乡的亲人,

我是乘槎船的旅客。

你是迷路的人,

平生遭遇几次?

我们已经离别了十多个春天。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在除夜时在乐城里重逢的情景。诗人孟浩然在远离故乡的地方,见到了张少府。诗中表达了思乡之情、渴望团聚的愿望。诗人以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的景象,形象地描绘了他们各自在异地流浪的生活状态。最后,孟浩然问道年复一年,我们的人生经历了多少次离别。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流离漂泊之感,反映了唐代士人流亡异地的境遇和心态。这首诗寄托了诗人那浓烈的思乡情感,想象中的相见,与自己的亲人欢聚一堂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久违家人的关切和思念之情,给人以深深的感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故乡路人除夜乘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