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衡阳泗州寺

一水悠悠百粤通,片帆无奈信秋风。

几层峡浪寒舂月,尽日江天雨打篷。

漂泊渐摇青草外,乡关谁念雪园东。

未知今夜依何处,一点渔灯出苇丛。

作者简介(张抃)

张抃(?-757)孝昌(今孝感)人。唐朝将领。为张巡属下裨将。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叛变,张抃从真源令张巡守雍丘。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安禄山部将尹子奇攻雎阳,张抃又随张巡协守该城。旋奉命突围至彭城,向许叔冀求援,许叔冀不应。转回雎阳途中,路遇突围而出的南霁云等30人,同至临淮,向贺兰进明告急。贺兰进明亦不欲发兵,但想留下南、张等人,特以酒乐招待。南、张抽刀各断一指,不食而去,复冲破重围返回雎阳。及城陷,张抃与张巡、南霁云等均不屈而死。

题衡阳泗州寺

题衡阳泗州寺

一水悠悠百粤通,

片帆无奈信秋风。

几层峡浪寒舂月,

尽日江天雨打篷。

漂泊渐摇青草外,

乡关谁念雪园东。

未知今夜依何处,

一点渔灯出苇丛。

中文译文:

一条水流悠悠地通向百越,

一只帆船无奈地遇到秋风。

几层浪在峡谷里冷冷地冲击着月亮,

整天江面上下着雨,打在篷上。

漂泊的人渐渐靠岸,离开绿草之外,

乡关之外,有谁还记得雪园东?

不知道今夜会在何处停泊,

只有一点渔灯从芦苇丛中亮起。

诗意和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个漂泊者的心情,通过衡阳泗州寺的题记,以及水、帆、浪、月、雨、篷、青草、乡关、雪园、渔灯等意象,表达了流离失所的孤独和迷茫。作者用平淡的语句,却能抓住人们内心对归宿的渴望和思念故乡的情感。诗中以水为线索,轻轻托起一点渔灯,寄托了漂泊者照亮前行的希望。整首诗以意象丰富、语言简练见长,给人以深入人心之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悠悠秋风青草渔灯无奈漂泊乡关苇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