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昙晦二首

道无南北本同流,远赴丛林非所求。

到底此生俱扰扰,从前何事不悠悠。

撞钟击鼓千人饭,戴角披毛万劫休。

蚤晚相从岩下寺,对床清话雨飕飕。

寄昙晦二首

诗词:《寄昙晦二首》

道无南北本同流,

远赴丛林非所求。

到底此生俱扰扰,

从前何事不悠悠。

撞钟击鼓千人饭,

戴角披毛万劫休。

蚤晚相从岩下寺,

对床清话雨飕飕。

中文译文:

道理并没有南北之分,

我远赴深山密林非为追求。

终究此生都是纷扰不定,

回想从前,何事不是漫长曲折。

撞钟击鼓,千人共进餐,

戴着角冠,披着毛皮,万劫不休。

早晚相随在山下的寺庙,

并肩而坐,畅谈着雨声沙沙。

诗意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李处权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诗人通过“道”来代指人生的道理,认为南北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追求真理的过程并非局限于某个地域或方向。他离开繁华喧嚣的世界,前往深山密林,不为他所追求的目标所困扰,寄望于在清静的环境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和真理。

作者用“撞钟击鼓千人饭,戴角披毛万劫休”来描绘世俗的繁杂与纷扰。撞钟击鼓象征着人们为了功名利禄而拼命奔忙,千人饭代表了世间繁华的虚妄。而“戴角披毛”则暗指为权势和地位不择手段的人们,他们追求的目标是永无止境的。作者用这样的对比,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看透和超脱,认为这些追求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和幸福。

最后两句描述了诗人与一位相伴的朋友或知己在山下的寺庙相对而坐,借着雨声的萧瑟,畅谈心事。这种清静的环境和朋友间的深入交流,使得诗人感到内心的安宁和舒适。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于追求内心宁静和真理的重要性的思考和呼唤。

整首诗词通过对比的手法,以简练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真理和内心宁静的深刻思考和渴望。同时,通过对功名利禄的嘲讽和超越,表达了对于世俗纷扰的冷眼和超然态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寄昙晦二首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悠悠万劫远赴扰扰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