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吏部刘谦山

犹记青原白鹭盟,转头宿草上新茔。

屋梁月落丹心在,海水天寒白发生。

樽酒十年儿女泪,篇诗两地弟兄情。

盖棺事了君无愧,未死遑知身后名。

作者简介(何梦桂)

何梦桂

淳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咸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进士,为太常博士,历监察御史官,大理寺卿。引疾去,筑室小酉源。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终于家。梦桂精于易,著有易衍及中庸,致用。

挽吏部刘谦山

《挽吏部刘谦山》是宋代诗人何梦桂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犹记青原白鹭盟,

转头宿草上新茔。

屋梁月落丹心在,

海水天寒白发生。

樽酒十年儿女泪,

篇诗两地弟兄情。

盖棺事了君无愧,

未死遑知身后名。

译文:

仍然记得青原白鹭相伴的盟誓,

扭头时看到青草上的新坟。

房梁下,月亮已落,但红心仍在,

大海冰寒,白发逐渐生。

酒杯中的泪水已流了十年,

诗篇中表达着两地弟兄的深情。

封上棺材,君已无愧无憾,

未死之前,怎能知晓身后的名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挽歌吏部刘谦山的情景。诗人回忆起过去与刘谦山在青原相遇,他们曾在白鹭相伴的美景中立下盟誓,但如今转头时只能看到新坟上的青草。这种对逝去的时光和生命的感叹和思考贯穿全诗。

诗中描述了屋梁下月亮已落,但作者的红心仍在,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海水天寒和白发生则寓意着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以及人物的衰老和离别。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作者对刘谦山的思念和深情。樽酒十年儿女泪,意味着作者与友人相聚分离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年,他们的相聚与离别之间充满了泪水。诗人通过篇诗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和感情的延续。

最后两句"盖棺事了君无愧,未死遑知身后名"表达了对刘谦山的赞美和敬意。诗人认为刘谦山已经圆满地完成了人生的使命,他无愧于心,而未来的人们将会记住他的名字,尽管他自己在世时并不知道。

整首诗以细腻的语言和深情的笔调,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生命短暂以及友情的思考和感慨,并透过挽歌表达了对逝去朋友的告别和敬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挽吏部刘谦山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儿女弟兄海水宿草盖棺转头两地丹心发生屋梁新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