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禅者游南岳

忽随南棹去衡阳,谁住江边树下房。

尘梦是非都觉了,野云心地更何妨。

渐临瀑布听猿思,却背岣嵝有雁行。

想到中峰上层寺,石窗秋霁见潇湘。

作者简介(齐己)

齐己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送禅者游南岳

《送禅者游南岳》是唐代诗人齐己创作的一首诗。诗意深邃,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和对禅修之道的追求。

诗中描述诗人随陪伴朋友南下衡阳,禅修者在江边的树下居住。他们远离尘嚣,超越了尘梦所带来的种种是非纷扰,心地纯净如野云。在他们渐渐接近瀑布,聆听着猿猴的啼声时,思绪渐渐放空。禅修者在背面的岣嵝山行走,驱散繁杂心思。诗人此时会想到山上有一座层寺,而在石窗后能看到秋天朗朗的天空和湖泊的景色。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修炼内心,追求心灵净化的愿望。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以及与自然景色的融合来表达内心的宁静和深度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忽随南棹去衡阳,

忽然跟随他人南下到衡阳,

谁住江边树下房。

在江边的树下住所。

尘梦是非都觉了,

尘世的梦幻和纷扰都消散了,

野云心地更何妨。

像飘荡的云彩一样,心灵的境地更加无碍。

渐临瀑布听猿思,

渐渐靠近瀑布,聆听猿猴的啼声,思绪清净。

却背岣嵝有雁行。

却背面登上岣嵝山,看到了飞行的雁群。

想到中峰上层寺,

想到山上有一座层寺,

石窗秋霁见潇湘。

透过石窗,秋天晴朗时看到潇湘湖的美景。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色和修炼者的心境描写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净化和追求禅修之道的渴望。通过与自然的融合,诗人描绘了心灵的宁静和思想的深入。诗词中的场景描写清晰,感触深厚,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何妨瀑布是非雁行潇湘心地岣嵝想到尘梦猿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