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峡·山下水声深

山下水声深,水边山色聚。

月照秋自清,花名春不去。

似非人间境,又近红尘路。

乍入洞中天,更移云外步。

我殊惺惺者,犹得沧浪趣。

可以濯吾缨,斯言诚所慕。

作者简介(司马扎)

司马扎,生卒年里贯均未详,唐宣宗大中(847~858)前后在世。曾登进士第,有诗名,与储嗣宗友善。著有《司马先辈集》,《全唐诗》。

沧浪峡·山下水声深

《沧浪峡·山下水声深》是唐代诗人司马扎创作的一首诗词。诗意描绘了沧浪峡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的领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译文如下:

山下水声深,

水边山色聚。

月照秋自清,

花名春不去。

似非人间境,

又近红尘路。

乍入洞中天,

更移云外步。

我殊惺惺者,

犹得沧浪趣。

可以濯吾缨,

斯言诚所慕。

赏析:

诗的开篇写出了山下水声深的景象,配合着山色的聚合,形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接着,诗人以月照秋的方式表现了景物的清冷和纯净,花名春则寓意永远不去,传达了美好永恒的意境。

作者接着以似非人间境、又近红尘路的描述来抒发自己对于这个地方的感受。在这里,作者仿佛置身于人间与仙境之间,既与尘世相近又超脱了红尘的束缚。

然后,诗人乍入洞中天,更移云外步,意味着他超越了现实,脱离了尘世的束缚,融入了自然的怀抱。作者描述自己这种境界时称“我殊惺惺者”,表达了他对于这种超脱和领悟的自豪和洒脱。

最后,诗人认为这种境界的美好是值得追求和向往的,所以说“可以濯吾缨,斯言诚所慕”。濯吾缨指的是洗净自己的思绪和烦恼,向往的美好境界。作者表达了对于这种心境的追求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于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的领悟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山水之间的对比,表现了对超脱尘世生活的渴望,并最终找到了宁静和洒脱的境界。这首诗富有意境,既有自然山水的美感,又透露出人生的哲理和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可以下水山色乍入中天红尘路惺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