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宵各为四韵

雕宫静龙漏,绮阁宴公侯。

珠帘烛焰动,绣柱月光浮。

云起将歌发,风停与管遒。

琐除任多士,端扆竟何忧。

作者简介(李世民)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冬宵各为四韵

冬宵各为四韵

雕宫静龙漏,

绮阁宴公侯。

珠帘烛焰动,

绣柱月光浮。

云起将歌发,

风停与管遒。

琐除任多士,

端扆竟何忧。

译文:

冬夜的四种声音

雕宫内静悄悄的,龙漏声隐约传来,

绮阁里举行着盛大的宴会,公侯们正快乐欢聚。

珠帘摇曳烛焰闪烁不定,

绣柱之下,月光浮动。

云起,即将放歌高吟,

风停,伴着悠扬的管乐声。

琐事已被处理,多才多艺的贤士们任此职,

朝廷的殿门终究不必担忧。

诗意分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夜,同时也展示了唐代宫殿内繁忙而喜庆的场景。宫殿内的钟表龙漏声仿佛通过时间的流动,传递出宫廷的静谧。绮阁里的公侯们正在享受盛大的宴会,珠帘摇曳、烛焰闪烁,营造出热闹而喜庆的氛围。月光从绣柱之间透过来,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抹柔和的光辉。诗中还描绘了雪起、风停的景象,这可能象征着社会的治安稳定。最后两句表达了文人士人们的官职得以崇高和宽广,朝廷无需担忧。

赏析:

这首诗以娴熟的技巧描绘了一个华丽而喜庆的宫廷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唐代宫廷的繁华与兴盛。同时,诗中还蕴含了对社会的安定和美好未来的展望。整首诗用词简洁优美,节奏抑扬顿挫,给人以愉悦和感动的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珠帘月光多士烛焰歌发琐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