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雪中拥炉闻琵琶作)

青女飞花浓剪水。

寒气霏微度窗纸。

人间那得骨为帘,炉有麒麟尊有蚁。

笙簧冻涩闲纤指。

香雾暖熏罗帐底。

却教试作忽雷声,往往惊开桃与李。

作者简介(葛立方)

葛立方

葛立方(?~1164), 南宋诗论家、词人。字常之,自号懒真子。丹阳(今属江苏)人,后定居湖州吴兴(今浙江湖州)。

玉楼春(雪中拥炉闻琵琶作)

玉楼春(雪中拥炉闻琵琶作)

青女飞花浓剪水。

寒气霏微度窗纸。

人间那得骨为帘,

炉有麒麟尊有蚁。

笙簧冻涩闲纤指,

香雾暖熏罗帐底。

却教试作忽雷声,

往往惊开桃与李。

中文译文:

春日里,青衣女子飞舞着花瓣,浓密的花瓣像被剪成了一片片。

寒气微微飘散,透过窗纸微弱的光线。

人间哪里能有骨头做帘子,

炉中有麒麟,尊杯上有蚁。

笙簧冻得发涩,闲暇中纤纤玉指弹奏。

香雾暖熏罗帐的底下。

却让雷声突然响起,

时常惊扰桃树和李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雪中拥炉的情景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日里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温暖的场景中。

诗中的“青女飞花浓剪水”描绘了花瓣在空中飞舞的场景,形象生动。接着,诗人描述了窗纸透过微弱的光线,寒气微微飘散,给人一种冷冽的感觉。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对比的手法描写了琵琶的声音和炉火的温暖。诗中的“笙簧冻涩闲纤指”形容了演奏琵琶时指尖冻得发涩,而“香雾暖熏罗帐底”则表现出炉火的温暖和香气的弥散。

最后两句“却教试作忽雷声,往往惊开桃与李”,以突然的雷声惊扰桃树和李树来结束诗篇,给人以意外和震撼。整首诗以寒冷与温暖、静谧与惊扰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界的描摹。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飞花人间香雾寒气窗纸笙簧纤指试作微度忽雷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