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乾明山主

自余衔哀归,不与人事接。

两至此饭僧,华宇何晔晔。

大士邀我铭,吾学愧涉猎。

强述殊不高,下笔曾未惬。

岂意烦镌刊,有似虫镂叶。

徒将珉石蠹,柱坏亦已辄。

又不虞後人,讥诮喙嗫嗫。

今我将还朝,方丈一登蹑。

岭竹与岩花,所植皆妥帖。

罗列森翠戈,次第笑朱颊。

乃知化平等,此意异蜂蝶。

世人莫复问,江上鼓轻楫。

作者简介(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留别乾明山主

《留别乾明山主》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自余衔哀归,不与人事接。

两至此饭僧,华宇何晔晔。

大士邀我铭,吾学愧涉猎。

强述殊不高,下笔曾未惬。

岂意烦镌刊,有似虫镂叶。

徒将珉石蠹,柱坏亦已辄。

又不虞后人,讥诮喙嗫嗫。

今我将还朝,方丈一登蹑。

岭竹与岩花,所植皆妥帖。

罗列森翠戈,次第笑朱颊。

乃知化平等,此意异蜂蝶。

世人莫复问,江上鼓轻楫。

诗意:

这首诗词是梅尧臣离别乾明山主时所作。诗人自怀忧伤的心情归来,不再与尘世纷扰接触。两次到此山共进斋饭,山主华宇的气质非常出众。山主邀请我题写墨宝,我以自己的学问浅薄而自愧不如。强行陈述的文字并不高超,下笔时也未能得到心满意足的感觉。岂料这么烦琐地雕刻铭文,就像虫子在薄叶上咬洞一样。无论如何精心保养了珍贵的石头,柱子还是不可避免地损坏了。后人也无法预料到,他们会嘲笑诗人的作品。现在我将要返回朝廷,一步步登上方丈(佛寺的高台)。山间的竹子和山花,都被合理地种植着。排列整齐的兵器,依次笑红了脸颊。这才明白,万物都在相互融化平等中,这种意境与普通的蜜蜂和蝴蝶截然不同。世人不再询问,只听到江上轻轻拍打船桨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词以离别山主的情感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文才的自谦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深感自己学识浅薄,对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不满意,诗中透露出一种自我怀疑和自省的情绪。他对于文字的选择和表达感到困扰,认为自己的作品有如虫子啃食叶片一样烦琐。他也意识到珍贵的事物无法永远保存,珍贵的石头也会腐朽,这也许是对时光流转和事物变迁的深入思考。最后,诗人回到朝廷,登上方丈,观察到山间的竹子和山花被有序地栽培,以及兵器在排列中散发出的笑意,体现出一种和谐平等的境界。诗人认识到,这种境界与普通的蜜蜂和蝴蝶所代表的意境迥然不同,传递出一种超越尘世的思考和感悟。最后两句,诗人表示世人不再询问他的作品,只听到江上轻轻拍打船桨的声音,暗示了他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漠和对自然的安静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现了梅尧臣对自身才华的自谦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同时通过对自然和人事的对比,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在文字表达上,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己的心境和对于人生的思考,使诗词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留别乾明山主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涉猎人事下笔大士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