惆怅(二首)

紫薇花树小楼东,日炙霞蒸似锦红。

过了春风到秋露,可堪零落碧苔中。

作者简介(刘基)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惆怅(二首)

诗词:《惆怅(二首)》

紫薇花树小楼东,

日炙霞蒸似锦红。

过了春风到秋露,

可堪零落碧苔中。

这首诗是明代刘基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感伤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紫薇花树位于小楼的东侧,

阳光照射下,霞光蒸腾,如锦红般绚丽。

春风已过,秋露已至,

可悲地看着花朵零落在碧绿的苔藓之中。

诗意: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紫薇花树和小楼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忧愁之情。紫薇花在阳光下绽放,色彩鲜艳夺目,但随着春风过去,秋露来临,花朵开始凋谢,逐渐散落在青翠的苔藓之间。这种变迁和衰败的景象触发了作者的思考和感伤,表达了他对时光流转、生命消逝的感慨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愁思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紫薇花的美丽和凋谢,象征着人生的起伏和不可避免的衰老。诗中的小楼东侧和碧苔都是平凡而寻常的事物,但通过诗人的感慨和借景抒情,使得这些景象显得深邃而动人。整首诗以感性的笔触,传达了作者对时光的无情流转和生命的脆弱性的思考,给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惆怅(二首)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春风小楼零落似锦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