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风

萧条起关塞,摇飏下蓬瀛。

拂林花乱彩,响谷鸟分声。

披云罗影散,泛水织文生。

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

作者简介(李世民)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咏风

诗词:《咏风》

萧条起关塞,

摇飏下蓬瀛。

拂林花乱彩,

响谷鸟分声。

披云罗影散,

泛水织文生。

劳歌大风曲,

威加四海清。

中文译文:

凄凉的景色唤起关塞的回忆,

风摇摆,从天空中降落到蓬耛仙境。

风轻拂林间,使花朵绽放多彩之光,

谷中的鸟儿因风声化作不同的歌鸣。

风脱去了云朵的遮掩,投下昂扬的影子,

水面上泛起纹理,似乎织就了文字。

大风飘扬着劳动人民创造的歌声,

威力扩展至四海,清新洁净无云。

诗意和赏析:

《咏风》是李世民在唐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描绘风的自然景象为主题。整首诗以抒写风的动态和风带来的变化为主要内容,表达了飞扬的风寓意着威势与力量,风的到来使得自然界万物变得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诗词中出现了一系列描写风的意象,如“萧条起关塞”,形容风把寂寞的关塞吹起,唤起了人们对过去的回忆;“摇飏下蓬瀛”,蓬耛是仙境之意,风从天而降,仿佛带来了仙境的神奇。接着是描写风的作用,如“拂林花乱彩”,风轻轻拂过林间,使得花朵绽放出五彩斑斓的光芒;“响谷鸟分声”,风声通过山谷回荡,鸟儿也随之唱出不同的和声。而风的影子投下云朵的遮掩,使得天空变得晴朗明亮,水面上泛起了纹理,仿佛织就了一篇篇文字。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的描写来寄托着人们对风的歌颂,展示了风的威力和风带来的清新洁净之感。诗词通过对风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景色的赞美,同时也映衬了当时曾经繁荣兴盛的盛世景象。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