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李五夕次香山精舍访宪上人

彼岸闻山钟,仙舟过苕水。

松门入幽映,石径趋迤逦。

初月开草堂,远公方觏止。

忘言在闲夜,凝念得微理。

泠泠功德池,相与涤心耳。

作者简介(钱起)

钱起

钱起(751年前后在世),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七年(748年)进士。唐代诗人。

同李五夕次香山精舍访宪上人

《同李五夕次香山精舍访宪上人》是唐代诗人钱起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李五一同夜晚登上香山精舍拜访了一位名叫讲宪的高僧,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禅宗修行的向往和对心灵净化的追求。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彼岸传来山上的钟声,

仙舟渡过苕水。

松门进入幽静的景色,

石径曲折前行。

初月照亮了草堂,

远禅师正躬身斟酌。

忘却言语在宁静的夜晚,

凝聚思绪获得微妙的理解。

清凉的功德池波光粼粼,

彼此一同净化心灵之耳。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上的钟声、船行苕水、松门幽静的景色和曲折的石径,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初月照亮了草堂,表现出禅宗修行者的清净环境。远禅师斟酌茶水,体现了他对客人的款待和指导。夜晚的宁静让诗人忘却了言语,内心思绪凝聚,得到微妙的理解。

诗的最后两句以功德池为象征,表达了诗人与讲宪一起净化心灵的愿望和行动。通过共同涤除心灵的杂念和烦恼,诗人与讲宪达到了一种精神的共鸣和超越。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自然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禅宗修行的向往和对内心净化的追求。通过山水景物的描绘和禅修场所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心灵宁静的渴望,以及通过禅修消除尘世纷扰的愿望。这首诗给人以宁静、清凉和思索的感觉,让读者沉浸在禅修的境界中,感受内心的平静与净化。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忘言石径草堂幽映彼岸仙舟公方觏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