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词/渔父

讲虎天华随玉麈。

波心月在那能取。

旁舍老僧偷指注。

回头觑。

虚空特地能言语。

归对学徒重自诉。

从前见解都欺汝。

隔岸有山横暮雨。

翻然去。

千岩万壑无寻处。

作者简介(惠洪)

惠洪

惠洪(1070-1128),一名德洪,字觉范,自号寂音尊者。俗姓喻(一作姓彭)。宜丰县桥西乡潜头竹山里人。宋代著名诗僧。自幼家贫,14岁父母双亡,入寺为沙弥,19岁入京师,于天王寺剃度为僧。当时领度牒较难,乃冒用惠洪度牒,遂以洪惠为己名。后南归庐山,依归宗寺真静禅师,又随之迁靖安宝峰寺。惠洪一生多遭不幸,因冒用惠洪名和结交党人,两度入狱。曾被发配海南岛,直到政和三年(1113)才获释回籍。建炎二年(1128)去世。

渔父词/渔父

《渔父词/渔父》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惠洪。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渔父词/渔父

虎天华随玉麈,

波心月在那能取。

旁舍老僧偷指注,

回头觑。

虚空特地能言语,

归对学徒重自诉。

从前见解都欺汝,

隔岸有山横暮雨,

翻然去。

千岩万壑无寻处。

译文:

渔父拿着玉麈,随虎天华而行,

海浪中的月亮怎么能捕捉。

旁边的老僧偷偷指点,

回头望着。

虚空似乎有能言之地,

回家对学徒重新诉说。

从前的见解都欺骗了你,

对岸有座山,被暮雨横扫,

突然离去。

千山万壑无处可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渔父的景象,通过意象的运用,传达出一种禅宗的境界和哲理。虎、天华、玉麈、波心月等意象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中的渔父拿着玉麈,可能象征着他在世俗的渔事中保持着纯净和高尚的心灵。而虎天华可能指的是虎的皮毛,象征着世俗的虚幻和繁华。诗人通过这种对照,表达了对物质世界的超脱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老僧和学徒,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的心灵导师和自己的内心对话。虚空特地能言语,说明诗人在寻求真理和智慧的过程中,通过对内心的反思和对话,得到了一些启示和领悟。

最后两句描述了对岸有山,被暮雨横扫,意味着诗人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环境,进入了未知和陌生的境地,千山万壑无处可寻,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迷茫。整首诗以渔父和自然景物为载体,通过隐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以及对追求真理和超越物质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渔父词/渔父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回头言语老僧暮雨虚空学徒偷指注自诉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