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羽类是游魂,哀多属曙昏。

一时亡国恨,千古向人言。

山竹已应裂,野花犹更繁。

昔曾令杜甫,再拜忆君尊。

作者简介(徐照)

徐照(?~1211)南宋诗人。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家境清寒,一生未仕,布衣终身,以诗游士大夫间,行迹扁及今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宁宗嘉定四年卒。徐照是“永嘉四灵”之一,其诗宗姚合、贾岛,题材狭窄,刻意炼字炼句。他在《山中寄翁卷》中写道:“吟有好怀忘瘦苦”,可见苦吟情状。据叶适说,他是“四灵”中首先反对江西派而提倡晚唐诗的诗人。徐照有《促促词》,通过农民与小吏的劳逸悲欢对比来揭露社会不平,有张籍、王建乐府诗意味,被不少选本选录。但他主要写近体诗,五律尤多。徐照一生有三种爱好:嗜苦茗、游山水、喜吟咏。死后朋友出钱为他安葬。

子规

《子规》是宋代徐照的一首诗词。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深情、对亡国之痛的哀悼以及对历史的思考。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羽类是游魂,

哀多属曙昏。

一时亡国恨,

千古向人言。

山竹已应裂,

野花犹更繁。

昔曾令杜甫,

再拜忆君尊。

《子规》通过以羽类为比喻,表达了游离在故乡之外的游子们的心魂,他们在黎明与黄昏之间,感受到了无尽的哀伤。诗中提到了亡国之痛,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深深怀念和对国家残破命运的悲痛。这种痛苦的感受不仅仅局限于当下,而是通过千古流传,告诉后人。

诗中描绘了山竹已经裂开、野花依然盛开的景象。这种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亡国之痛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人事变迁中的无常和生命的顽强。尽管亡国痛苦,但自然界的景象依然美丽而繁盛。

最后两句提到了作者仰慕杜甫,并向他致敬。这表达了作者对杜甫的景仰之情,也是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通过与杜甫的联想,诗人希望能够将自己的思念和哀伤传达给后人。

《子规》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亡国之痛和对祖国的深情思念。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回顾,诗词展现了人类命运的无常和生命的坚韧不屈。它让人们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思考了人与国家、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发人们对于历史和生命的反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子规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千古亡国再拜野花山竹游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