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太府韦卿阁老左藏库中假山之作

春山仙掌百花开,九棘腰金有上才。

忽向庭中摹峻极,如从洞里见昭回。

小松已负干霄状,片石皆疑缩地来。

都内今朝似方外,仍传丽曲寄云台。

作者简介(权德舆)

权德舆

权德舆,唐代文学家。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德宗时,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迁起居舍人、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宪宗时,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徙刑部尚书,复以检校吏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卒谥文,后人称为权文公。

奉和太府韦卿阁老左藏库中假山之作

《奉和太府韦卿阁老左藏库中假山之作》是唐代权德舆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春山仙掌百花开,

九棘腰金有上才。

忽向庭中摹峻极,

如从洞里见昭回。

小松已负干霄状,

片石皆疑缩地来。

都内今朝似方外,

仍传丽曲寄云台。

诗词的中文译文:

春天的山上,仙人掌百花盛开,

九棘腰腰带镶嵌着金饰,显示出高贵才干。

突然在庭院中模仿巍峨的山峰,

仿佛从山洞里看到了昭回(指古代神话中的山神)。

小松树已经长得高耸入云,

每一块石头都仿佛躲进地里一样。

都城内的景象今天仿佛变成了宫殿之外,

依然传唱着美妙的曲子,寄托着云台(指古代神话中的仙境)。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一座人工假山为主题,展现了假山的壮丽和神奇。诗人通过描写春天山上百花盛开的景象,以及假山上的松树和石头的形态,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美丽景色。整首诗以形容词和形容词短语为主,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

诗人通过对假山的描写,将平凡的庭院转化为神秘而壮丽的山景。他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如将小松树形容为负载天空的巨大物体,将石头形容为躲藏起来的生物,以增强诗词的神奇感。

诗人通过将都城内的景象与方外(指仙境)相对照,表达了他对方外仙境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厌倦。诗词最后提到传唱的丽曲,给人以一种超脱尘俗的感觉,暗示了诗人对人间繁华的超越和追求高雅境界的心态。

这首诗词通过对假山景观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和超凡境界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尘世烦恼的遁迹之情。整首诗意优美,描写细腻,给人以清新、神秘的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百花云台缩地片石霄状皆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