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峰

明月峰头石,曾闻学月明。

别舒长夜彩,高照一村耕。

颇乱无私理,徒惊鄙俗情。

传云遭凿后,顽白在峥嵘。

作者简介(齐己)

齐己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明月峰

《明月峰》是唐代诗人齐己创作的一首诗。诗意描绘了位于明月峰顶的石头,曾经能够传授人们欣赏明月的方法。然而,这块石头的光芒终究只能照亮一片农村,而非整个夜晚。作者对这种局限性有所感慨,认为这块石头在传授美的同时也引发了凡俗之情,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最后,诗人指出这块石头虽然经历了后来的凿破,但仍然坚守着自己的纯洁与高傲。

中文译文:

明月峰头石,

曾闻学月明。

别舒长夜彩,

高照一村耕。

颇乱无私理,

徒惊鄙俗情。

传云遭凿后,

顽白在峥嵘。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明月峰顶的石头,抒发了作者对人性的思考和对世俗之情的疑惑。明月峰象征着纯洁和高尚的美,明月照耀下的田野意味着人们勤勉耕作和和平安宁,而这块石头则代表着传授美的力量。然而,作者认识到这块石头的美仅仅局限于照亮一片农村,无法涵盖整个夜晚的华美景色。作者对这种局限性感到失望,并认为这块石头的美丽会引发人们的俗世之情,暗示了人性的复杂性。诗的最后,诗人提到这块石头后来遭到人们的凿破,但仍然保持着坚守自己纯洁高傲的姿态,这是一种象征,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自我坚守的认同。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纯洁美的追求与人性的矛盾,抒发了诗人对社会和人性的深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月明无私峥嵘高照鄙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