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张丞相十首

罪放丙午末,归来辛亥初。

不谈天下事,犹诵古人书。

利病明诸掌,危疑儆后车。

他时果无悔,载籍定欺予。

作者简介(张元干)

张元干

元干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名动,进士出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能诗。张元干受其家风影响,从小聪明好学,永泰的寒光阁、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读书处。十四五岁随父亲至河北官廨(在临漳县)已能写诗,常与父亲及父亲的客人唱和,人称之“敏悟”。

上张丞相十首

《上张丞相十首》是宋代张元干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罪放丙午末,

归来辛亥初。

不谈天下事,

犹诵古人书。

利病明诸掌,

危疑儆后车。

他时果无悔,

载籍定欺予。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张元干离开官位后的心境和所思所感。他在丙午年被罢免官职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流亡,直到辛亥年才归来。在此期间,他不再涉足政治,而是专心阅读古人的著作。他深感官场的利病和险恶,因此警惕后来者的车轮。他相信自己在将来不会后悔,因为他已经看清了官场的虚伪和欺骗。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张元干对官场生涯的感慨和看法。诗中通过描述自己罢免官职后的遭遇,展现了他对官场的失望和对人情世故的洞察。他选择远离权力斗争,专注于阅读古籍,表明了他对传统文化和智慧的崇尚。

诗中提到的“利病明诸掌”和“危疑儆后车”揭示了官场的险恶和虚伪,显示了张元干对于政治斗争的警惕和冷静。他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将来不会后悔。最后一句“载籍定欺予”表达了他对官场虚伪的深刻认识,并坚信历史将会证明他的正确。

整首诗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了张元干的心情和观点,传达了他对官场的不满和对传统文化的推崇。通过对官场的批判和自我坚守的选择,诗中蕴含了对真实和正直的追求,展现了作者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精神。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上张丞相十首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归来天下古人载籍无悔不谈丙午末危疑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