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张弘靖相公

传封三世尽河东,家占中条第一峰。

旱岁天教作霖雨,明时帝用补山龙。

草开旧路沙痕在,日照新池凤迹重。

卑散自知霄汉隔,若为门下赐从容。

作者简介(王建)

王建

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字仲初,生于颍川(今河南许昌),唐朝诗人。其著作,《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皆作10卷,《崇文总目》作2卷。

上张弘靖相公

上张弘靖相公

传封三世尽河东,

家占中条第一峰。

旱岁天教作霖雨,

明时帝用补山龙。

草开旧路沙痕在,

日照新池凤迹重。

卑散自知霄汉隔,

若为门下赐从容。

中文译文:

上张弘靖相公

相传家族三代尽在河东,

族居中条第一高峰。

在旱季,天降大雨,

明时帝王亲自赐封此山为龙,

从此山草复苏,旧路上的沙痕仍在,

阳光照耀下,新建的池塘上凤凰痕迹重现。

虽然贫微,但我自知与天空相隔,

如果能成为门下之人,我将得到从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建写给张九龄的辞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张九龄的赏识和提拔的心声。

首先,诗中提到了张九龄的家族在河东已经传承了三代,又占据了中条的第一高峰,显示了张九龄家族的显赫和世代的辉煌,也为张九龄增加了荣耀和地位。

接着,诗中描述了一次旱季的奇观,天教作霖雨,诗人以此表达了对自然的愿景和对国家的期望。描绘了天子御封张九龄居住的山为山龙,这象征着皇帝的亲近和看重,也表达了作者对张九龄的推崇和崇敬。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展示了自己的卑微之意和对门下之人的向往。诗中用比喻手法,以沙痕和凤凰痕迹来寓意旧路和新池塘,在阳光的照射下一一显现,表现了作者对自身的期望和对未来的向往。

整首诗以一种自我陈述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张九龄的敬意和心愿,诗意深沉而含蓄,展示了作者对未来的美好展望和对自身命运的渴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自知霄汉从容三世霖雨传封旧路沙痕新池占中旱岁天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