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罗巨济教授蓬山堂

蓬莱藏室盛东都,只著古书并老儒。

後来许事晓星疏,登车不落问何如。

广文先生自有饭,诸公衮衮端无羡。

著脚金坡不作难,问津木天何足辨。

作堂聊尔题蓬山,此岂有意亦偶然。

登瀛仙人多姓许,未必先生肯为伍。

书生饶舌定可憎,此话姑置莫葛藤。

先生诸孙皆玊永,诵书已作弯鹤声。

请来欹桄细细听。

作者简介(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题罗巨济教授蓬山堂

《题罗巨济教授蓬山堂》是宋代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蓬山堂的景象,并表达了作者对教授罗巨济的敬佩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蓬莱藏室盛东都,

只著古书并老儒。

後来许事晓星疏,

登车不落问何如。

广文先生自有饭,

诸公衮衮端无羡。

著脚金坡不作难,

问津木天何足辨。

作堂聊尔题蓬山,

此岂有意亦偶然。

登瀛仙人多姓许,

未必先生肯为伍。

书生饶舌定可憎,

此话姑置莫葛藤。

先生诸孙皆玊永,

诵书已作弯鹤声。

请来欹桄细细听。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蓬山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罗巨济教授的敬佩之情。蓬山堂是一个藏书丰富的地方,里面摆满了古书,教授罗巨济专注于研究儒家经典。然而,作者认为后来的学者们对这些事物的理解变得肤浅,不再像罗巨济那样深入探究。作者登上车辆,不离开蓬山堂,询问这些学者们的学问如何。广文先生自有他的饭食,其他学者们也都端庄自持,没有嫉妒之心。作者认为自己站在金坡上,不难与这些学者们交流,但问津木天(指罗巨济)却难以辨认。作者在这个地方写下了这首诗,这并非有意为之,而是偶然发生的。作者认为登上仙人居住的瀛洲的人多姓许,但并不一定有机会与罗巨济这样的先生交往。作者认为那些只会说空话的书生是可憎的,但他选择不去纠缠这些事情。罗巨济的子孙们都是聪明而有才气的,他们背诵书本时发出的声音就像弯曲的鹤鸣一样动听。作者请他们过来,静静地倾听。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罗巨济教授的敬佩和对学者们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题罗巨济教授蓬山堂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自有问津作难诸公木天古书後来许事衮衮端无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