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浙江

扁舟夜入江潭泊,露白风高气萧索。

富春渚上潮未还,天姥岑边月初落。

烟水茫茫多苦辛,更闻江上越人吟。

洛阳城阙何时见,西北浮云朝暝深。

作者简介(孙逖)

孙逖(696~761) 唐朝大臣、史学家,今东昌府区沙镇人。自幼能文,才思敏捷。曾任刑部侍郎、太子左庶子、少詹事等职。有作品《宿云门寺阁》《赠尚书右仆射》《晦日湖塘》等传世。

夜宿浙江

《夜宿浙江》是唐代孙逖创作的诗词,表达了诗人在夜晚游船浙江江潭时的所见所感。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扁舟夜入江潭泊,

轻舟在夜晚停靠江潭,

露白风高气萧索。

夜露洒白,风势高,气氛萧索。

富春渚上潮未还,

富春渚上的潮水还没退去,

天姥岑边月初落。

天姥岑山脚下的月亮刚刚落下。

烟水茫茫多苦辛,

远处的雾气和江水中充满了苦辛,

更闻江上越人吟。

更加听到江面上越人的吟唱声。

洛阳城阙何时见,

洛阳城的城墙和殿阁何时能见到,

西北浮云朝暝深。

西北方的浮云在日出和日落时更加深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浙江江潭中乘船的景象。诗中的夜晚萧瑟的氛围通过描述露水洒白、风高等方式得以展现。同时,诗人也描述了宁静的夜晚和月亮的落下。诗中还提到江上越人的吟唱声,使诗中的情景更加生动。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洛阳城的思念以及西北方深沉的浮云,增加了整首诗的诗意和意境。《夜宿浙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通过细腻的笔触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对夜晚景色的独特观察和体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茫茫城阙浮云扁舟萧索露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