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曹监春晴见寄

竺庙邻钟震晓鸦,春阴盖石似仙家。

兰台架列排书目,顾渚香浮瀹茗花。

胶溜石松粘鹤氅,泉离冰井熨僧牙。

功成名著扁舟去,愁睹前题罩碧纱。

作者简介(李洞)

李洞,字才江,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 晚唐诗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和曹监春晴见寄

《和曹监春晴见寄》是李洞在唐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心情。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竺庙邻钟震晓鸦,

春阴盖石似仙家。

兰台架列排书目,

顾渚香浮瀹茗花。

胶溜石松粘鹤氅,

泉离冰井熨僧牙。

功成名著扁舟去,

愁睹前题罩碧纱。

中文译文:

竺庙旁边的钟声震动着清晨的乌鸦,

春天的阴影覆盖在石头上,像是仙家一般。

兰台上摆放着排列整齐的书籍,

眺望渚边,香气弥漫,瀹(yù)茗花开放。

胶溜石(指树脂)糊住了松木所制作的和尚的氅(常用于穿戴的袍子),

泉水离冰井远去,用来熨烫僧人的牙齿(比喻人变老)。

功名已在世界上流传,名著撑起小舟向前行,

愁苦的眼前遮蔽了碧蓝的纱幕。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意蕴深厚的情感表达了春天的景色和对流逝时光的思考。描绘了早晨钟声震动的背景,与春天的鸟鸣相互呼应,形成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将春天的阴影比作仙家,将书籍排列在兰台上,展现出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涵。而接下来描述的胶溜石松和冰井离泉水都带有岁月流淌,人事已非的寓意,暗示着光阴的流转和生命的无常。最后一句则带有离别的凄凉之感,愁苦遮蔽了眼前的美好景色,更加突出了流逝时光带来的无奈和思索的情绪。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象,将春天的景色和生活的哲理相结合,展现出诗人对时光流转和生命变迁的思考和感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更多诗词分类

功成扁舟前题鹤氅名著书目兰台架